揭秘南宋第一个状元竟然赢在名字和籍贯

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即宋高宗,从此南宋开始了 。
虽然复了国,但都城定在哪里合适,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连高宗都急了,“先住在扬州吧,等你们讨论好了再搬!”
复国后,一切都得照常运转起来,第二年,即1128年,新一届科举开始了 。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把名次排好,交给高宗 。高宗翻开第一名的卷子,写得非常好,慷慨激昂,强烈建议高宗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而不要再动不动就跟老天爷打听了 。高宗刚即位,还有一腔热血,认为这个考生说的非常好,看得自己都热血沸腾了,于是就准备把他定为状元 。
网络配图
这时,旁边的宰相黄潜善坐不住了,因为他知道当皇帝的都很容易变卦,现在心血来潮让这个言辞激烈的考生当了状元,要是以后又惹皇上不高兴了(几率非常大),肯定得怪罪到大臣们头上,说当初没提醒他 。于是,黄潜善就给打了个防疫针,说:“陛下,这个考生性格太偏激,恐怕以后不适合官场,建议先让他到下面锻炼锻炼 。”
黄潜善一提醒,高宗也回过神来了:这个考生痛快是痛快了,但谁愿意把个火药桶放身边啊?于是就点了点头,把卷子放在了一边,又问:“你觉得哪个考生当状元合适?”
黄潜善说:“前几名的水平都差不多,谁当状元都能服众,这时候就要看别的因素了,不妨先拆开封看看 。”
高宗就让人把前几名的卷子都拆开,比较了一番,最后挑中了第五名——李易,字顺之,曾任扬州州学学正 。
确实,这个人太应景了,李易,字顺之,既表明了南宋代北宋的“易”,又暗合了两宋之间的“顺”承,而且当时的临时首都就在扬州,这个李易恰恰就是扬州州学的学正,让这样的人当状元,不正是天意吗?
于是,原本第五名的李易高中状元,而原来的第一名胡铨,则落到了第五名 。
【揭秘南宋第一个状元竟然赢在名字和籍贯】李状元早年在扬州州学读书的时候,扬州知府蔡嶷(音同“仪”)很欣赏他,专门聘请他来家里教自己的几个孩子,而且对他非常信任,从来不过问教得怎么样 。后来蔡嶷调到青州,又把李易也请了过去,继续当家庭教师,直到孩子大了才送他回去 。临走时,蔡嶷送了他一块木简,说:“这是我当年中状元时皇上赏赐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因为我相信你也能高中状元 。”看来蔡知府的眼光确实不一般 。
李状元在江阴做官的时候,金兵来袭,江阴太守胡纺对他说:“我们准备誓死抵抗,家人都已经转移到外地了,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先回去护送她离开吧 。”
网络配图
李状元回家去跟老母亲说了这事儿,结果老母亲拒绝离开,说:“正因为我在城里,你才会坚守到底,所以我不能走,如果城破了,我们就一起死 。”
消息传开后,原本人心惶惶准备逃命的江阴百姓再也没人跑了,都留在城里,支援守城将士 。金兵听说后,认为这仗没法儿打了,就回去了 。
至于那位原来的状元胡铨,其事迹比李状元更加辉煌 。
当秦桧跟金国秘密议和的消息传开后,胡铨义愤填膺,连夜上书宋高宗,痛斥秦桧的卖国行为,并声称如果不砍秦桧的头,自己宁愿去跳海也不愿再在朝廷为官!
这封信很快传到了民间,有人还把它刻印出版,广为流传 。据说金国人也偷偷买了几本,看完后大惊,说“中国不可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