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杨绾人物生平简介,早而夙慧,好杀减寿

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幼年时便以聪慧闻名,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 。九流七略,一览无遗 。尤其擅长文辞,词藻结构清新韵足 。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左右摆满经书,凝视满席书籍,非常宁静 。内心明晰而运用隐晦,不求声名,每次写文章,羞愧于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见 。早年孤苦贫寒,以孝敬母亲而闻名,有时缺乏美味食物,脸上即显出忧虑 。亲友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进士,调补为太子正字 。
天宝十三载(754年),玄宗御驾勤政楼,考试录用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的贤人,命有关部门提供食物,天黑才结束 。选取辞藻宏丽外,还加考诗赋各一首 。制举考诗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此时登科有三人,杨绾为第一名,被破格授予右拾遗 。
疏议贡举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 。杨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 。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杨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高兴,升为起居舍人、知制诰 。历任勋员外郎、职方郎中,仍然是知制诰 。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 。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阁老”,官署杂乱难以统计,称为“阁老”的人有五分之四 。杨绾认为他们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应平均分配,此举深受当时舆论称赞 。又升为礼部侍郎,向肃宗分条目上奏贡举的弊端 。
代宗诏令左右丞、各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事中、舍人共同商议此奏文 。给事中李讷、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的内容与杨绾相同 。
李讷等人的论述与杨绾相似 。宰臣们上奏说明举人旧业年月已久,很难速改,如今的举人还望能同意进行,来年再奉诏停止,仍然诏令礼部立即分条目上奏 。代宗以废止进士科问题询问翰林学士,对答说:“进士制度由来已久,立即废除它,恐怕会耽误学业 。”于是诏令孝廉与旧举同时进行 。杨绾又上奏关于史贡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考试,其孝悌力田应该具有实际意义,童子越来越多,不在常科,而都在岁贡,担心助长侥幸风尚 。代宗诏令停止 。又升为吏部侍郎,根据法则推举选用,精心考察人物,以办事公道受到称赞 。
移风易俗
此时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杨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 。元载认为绾平时声望很高,在外表示对他尊重,内心实际却对他疏远忌恨 。鱼朝恩死后,元载认为鱼朝恩曾经出任国子监一事,玷污了太学,应该用名儒主理国子监,以明晰秩序,于是上奏提拔杨绾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是想以将他放置在散官职位上 。元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天下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代宗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 。仍将杨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杨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以观察其成效 。
同年三月,代宗定计逮捕元载,将其诛杀 。四月初一,代宗任命将杨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 。杨绾多次表示恳请让位,代宗不同意 。
杨绾德高望重,且质朴忠贞、车服俭朴,素以品德举止著称 。任命他为相的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朝中权贵移风易俗的例子有许多:
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今四川省西部)崔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长安之南建有别墅,其中的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崔宽得知杨绾拜相后,在当天就暗中派人将其拆毁 。
中书令郭子仪驻守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他正在宴请宾客时听说杨绾为相,便将在座助兴的声乐队减去五分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