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因《通典》而彪炳史册的唐朝宰相( 二 )


第二,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死了,军士拥立其子张愔,求为节度使,唐廷不许,于是加杜佑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徐、濠、泗节度使,叫他讨伐张愔 。杜佑调集大批战船,派部将孟准为前锋,进攻徐州 。但孟准的军队渡过淮河以后就吃了败仗,杜佑因此不敢进兵 。这时泗州刺史张伾出兵攻埇桥(在今安徽宿县南古汴水上),也大败而回 。唐廷不得已任命张愔为徐州团练使,分濠、泗两州隶淮南,以杜佑兼濠、泗观察使 。
第三,杜佑生平好学,手不释卷 。公事之余,勤于著述 。贞元十七年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通典》,派人献给了朝廷 。
《通典》的编纂
贞元十九年,杜佑由淮南入朝,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 。顺宗即位,摄冢宰,寻进检校司徒充度支盐铁等使 。当时王叔文以副使进户部侍郎,锐意革新政治,不久失败 。佑奏李巽为副使,颇有建树 。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杜佑拜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岐国公 。这时河西党项潜引吐蕃入侵,边将贪功,请兵出击 。杜佑上书反对用兵 。他历述前代开边黩武,兵连祸结的历史教训,明确指出党项寇边的原因是,“边将非廉,亟有侵刻 。或利其善马,或取其子女,便贿方物,征发役徒,劳苦既多,叛亡遂起” 。因此不应轻易出兵,但当慎选良将,加固边防,“来则惩御,去则谨备”就可以了 。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过了一年多,杜佑因年老请求致仕,宪宗不许,但令三五日一入朝,平章政事 。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杜佑因病,累表求退,宪宗不得已许之 。杜佑就在这年冬天逝世,终年78岁,赠太傅,谥曰安简 。
杜佑元配安定梁氏,中年去世,遂以侧室李氏扶正,贞元十五年,封密国夫人 。史称杜佑“始终言行,无所玷缺,唯升嬖妾李氏为夫人,时论非之” 。其实杜佑言礼,贵在“随时”与“通变”,以妾为夫人,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行所当然罢了 。
杜佑本为长安巨族,作镇扬州,家财巨万 。在京城安仁里有府第,在城南樊川又有别墅,亭馆林池,最称佳胜,常与宾客置酒为乐 。子弟都在朝中做官,一时贵盛无比 。
中唐前后,是一个对历史进行大规模总结的时期,史书的编纂进入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杜佑所著《通典》的问世,改变了古代历史的编撰格局,是史学发展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起,杜佑开始撰写代表其学术水平的史学名著《通典》,历经36年,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完成这部鸿篇巨制 。《通典》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9门 。每门下面分若干子目、子目之下还有细目,以历代典章制度的历史演变、得失兴革为中心,兼记有关言论,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个别地方延续到德宗贞元年间 。其文献主要依据是《五经》各种史籍,历朝文人的文集、撰述、论议 。全书开创了综合性典制体通史形式,是独立制度史编撰的开端和奠基之作 。以典章制度为中心,分门立目,以类相从,叙其始终的典制体,从此成为与编年体、纪传体并行的重要史书体裁,开拓了历史研究和撰述的重大领域 。从《通典》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对社会结构有了崭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建构在现实历史发展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的 。《通典》自序中,他清楚地勾勒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食货”是基础,“教化”是手段,“致治”是目的 。各种制度如选举、职官、礼乐、兵刑等都应建立在“食货”的基础之上 。这种认识反映在《通典》的内容编排上 。以“食货为首”,《食货典》12卷,论述经济问题,包括土地制度,乡村基层组织,赋税制度,户口盛衰,货币流通,交通运输,工商业和价格关系 。在这些前提下,展开其余几个门类,其中职官又最为重要,礼、乐、兵、刑次之,州郡、边防更次之,这种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先进的,在其以前史家中很少见 。同时也是对近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系统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