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诸侯们为什么都被世人称为主公?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曹操、孙权、董卓等人的下属都称呼他们为“主公”,那么为什么会用“主公”而不是其他词语呢?为什么这个词语就只有再三国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中能看见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主公这个词 。
我身边有不少小伙伴甚至于将这个词和“皇帝”“君王”“陛下”这些词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 。
百度百科对主公的解释是: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仆役对其主人的称呼;宾客对男主人的尊称 。
网络配图
三国时期,虽然军阀割据,拥兵自重,无一方诸侯称帝(除了袁术这个二百五),显然第一个释义是不适合三国的 。
第三个释义说是宾主关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要是部下都把“主公”们当宾馆,不顺心了就走,那恐怕主公们每天都不用干其他事儿了,每天就去人才市场招聘吧 。
我更偏重的是第二种释义“仆役对其主人的称呼“ 。
为什么呢?
古人一向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理想,当他寻得自己认可的领导,就将自己完全视为其私人财产,放弃了自己的独立人格 。
我们再把这词语再拆开来看 。
网络配图
“主”字在古代和“柱”字是通用的,是“稳定,支持”之意 。像“君主”一词中的“主”就是鼎定支撑国家的人的意思 。
“公”字在古代是一个尊称男子的敬辞 。比如三国中还经常出现的“明公”一词,就是英明聪明的男子 。
所以,“主”字表现的这个男子的地位、能力和作用,“公”字表现的是部下对上级的尊重 。
正史《三国志》中有一段话:或谓诸葛亮曰 “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国太过于横行霸道,将军应该像主公举报他,抑制抑制他的威风 。)
这就是主公一词最早的出处,据统计《三国志》一共出现这个词语14次 。
你可能会好奇,一本书中出现一个词语14次没什么好奇怪的啊?为什么这个词语就能比年度关键词还火了呢?
网络配图
这就得益于《三国演义》了,书中一共出现“主公“一词264次,前前后后有25个人被称为”主公“!
其实主公一词就和现代人称呼自己的上级为“英明的领导“”尊敬的老板““伟大的领袖”,电视剧中“上神”“尊上”“吾主”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只是古人把这样溜须拍马的称呼搞得更文绉绉一点而已,所以没事多读读书,拍马屁也能拍得更有水平 。
【三国里的诸侯们为什么都被世人称为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