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诵千年的史学家司马迁精神究竟是什么

司马迁出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司马迁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 。年长一些,司马迁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父亲为官的京城,之后父亲就吩咐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罗遗闻古事 。司马迁游历了大江南北之后回到京城,因为父亲的关系,在京中做了郎中 。
司马迁塑像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重病,弥留之际要求司马迁能够秉承家族的传统,发扬祖先的事业,要接着把编撰历史的计划完成 。在长安任职的司马迁,在这里结识了天下的杰士,其中包括对司马迁影响颇深的董仲舒和孔安国 。董仲舒对司马迁的影响,在《史记》中也都有体现 。董仲舒的公羊学主张的有道伐无道的思想,是《史记》中反暴的基础,而公羊家崇尚的让、尚耻之义也成为了《史记》中衡量褒贬历史人物的主要道德标准 。
公元前99年的时候,李陵自请五千步兵,涉单于庭以寡击众 。但是李陵行军至浚稽山时,遭遇单于突袭,援兵久久未到,匈奴越聚越多,李陵最后弹尽粮绝投降匈奴 。群臣皆声讨李陵,但是司马迁却与众人不同,说李陵是个爱国的人,他以五千之数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投降,也有可能是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但是后来李陵没有归汉,于是司马迁也被定了诬罔罪,按律当斩 。但是司马迁以腐刑赎身死,在此之后,司马迁背负屈辱,完成了著作《史记》 。
司马迁的资料
司马迁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上到远古时代的皇帝,下到汉武帝初年,这中间跨度3000余年 。司马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到了对生命最遥远的延伸,他书写编撰无数人的资料,却没有整理他自己事迹 。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现在通过史书记载,我便汇总部分司马迁的资料 。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从小便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这与他的出身息息相关,他的父亲便是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谈 。司马谈由于未能随行汉武帝的封禅大典,郁郁而终,最终有司马迁结果父亲的职责 。编撰历史不仅是父亲的意愿,也是司马迁自己的追求 。我在搜集到的司马迁的资料当中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史官,更是一个梳理了历史脉络的为人 。
编撰过程中,司马迁风雨兼程,游历各个地方,还要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去除历史中不可信的地方 。对每一个人物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可谓耗尽了心血 。但这些司马迁无怨无悔,可是人生最大的灾难突然降临 。由于自身的耿直,在对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的看法上与汉武帝产生分歧,武帝一怒之下处以宫刑,使司马迁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但他经过一系列的思想仍然编撰史记 。如此之伟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有一半是属于司马迁的 。
司马迁的资料应该是历史上所有史官当中最详尽,因为人们佩服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从司马的资料中我看到了太多的心酸,太多的艰苦,但亲身经历这些事件的司马迁坚强的站了起来 。司马迁的资料在向人们描述什么是坚韧,什么是死有重于泰山 。
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被汉武帝关入大牢,司马迁的案子分到了当时一个名声不好的酷吏杜周的手上,杜周丝毫没有要手下留情的意思,对司马迁严刑拷打,司马迁就是不认罪 。不久之后,公孙敖传回了李陵在匈奴训练军队,要出兵长安的的假消息 。汉武帝盛怒之下,处死了李陵的家人,还给司马迁定了诬罔罪 。按照汉朝当时的律法,诬罔罪是要问斩的,但是律法中还有规定,受刑人若能交出五十万的赎金或者受宫刑就免了死刑,司马迁当着一个小官自然拿不出五十万的赎金,但是为了保住性命,司马迁就选择了宫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