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为何停止后大明财政反而捉襟见肘( 二 )


网络配图
再说耗费金钱的国家项目 , 修长城、营建北京、修建武当山、疏通大运河、北征蒙古、南讨云南、编纂永乐大典、铸造永乐大钟等活动 , 择出其中一两样放在任何朝代 , 都有可能将国家压垮 。而这么多耗费巨金的项目集中放在永乐朝进行 , 却没有出现财政困难 , 这岂不很奇怪 。
终究其原因 , 正是郑和的出海开创了国际贸易 , 为中国创收 。比如胡椒等进口作物 , 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之后 , 国内的价格暴跌了200%;中国本土所缺乏的黄金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互市得到了大量的补充 , 提振了国内通行的宝钞货币……
郑和出海携带的中国商品开拓了外国市场 , 激增了海外客户 , 从而使中国民间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比如当时的佛山便从“孤村铸铁”成为商品运转中心 。一些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日常用品 , 由奢饰品价格降为了日用品价格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 , 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在下西洋最为频繁的永乐朝 , 史书另一部分的记载为“百姓充实 , 府藏衍溢” 。而停止了下西洋之后 , 国家的财政反倒是捉襟见肘 , 处处为难 。
那么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记载与解释呢?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阴谋!
明朝立国不久便禁止民间出海 , 实行官方垄断 。此举导致在宋、元两朝收益颇为丰厚的海关关税不再征收 。可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 , 民间胆大之人纷纷投入到走私的行列中 。这样原本归国家所有的贸易利润 , 就流入到个人钱包 。
这样暴利又危及生命的活动自然需要保护伞 , 于是朝廷大员在暴利的诱惑下纷纷挺身而出 。有些成为走私团队的声援人;而诸如嘉靖朝的徐阶 , 这位内阁首辅甚至指挥家人直接参与海上走私 。
网络配图
当时沿海边防面对有朝中重臣作为保护伞的走私队伍 , 已经到达了“守臣不敢问 , 戍哨不能阻 , 一向蒙蔽公法 , 相沿数十百年”这种耸人听闻的地步 。
在如此利益勾结之下 , 皇帝三令五申要求的海禁 , 面对的只是文官们的阴奉阳违 。郑和下西洋正是保护官方独占的海上对外贸易不受其他势力的阻挠 。
出海行动被禁止之后 , 倭寇活动、海上走私逐渐泛滥 , 也曾有朱纨等少数人要求通过强硬的海禁措施来稳固边防海岸 。而这触犯到沿海贸易集团的利益 , 这些利益集团背后的保护伞指使朝中大量官员对朱纨等人进行弹劾攻击 , 导致朱纨不得不服毒自杀 , 从此“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 。
从此 ,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在一连串利益勾连的较量中消亡了 。而结果显而易见 , 随着清朝延续明朝的政策 , 严酷的海禁措施导致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 , 逐步沦入百年的屈辱史之中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 , 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为何停止后大明财政反而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