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城北七公里处的褒禅山与华阳洞,面积约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中外,《游褒禅山记》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 。褒禅山历来是佛家聚集之地,在含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褒禅山与华阳洞曾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与故事 。
网络配图
王安石当年非常后悔
褒禅山华阳洞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写下著名的散文《游褒禅山记》 。在华阳洞口有一碑廊,刻有全文 。当年的王安石为什么会写下这篇文章呢?公元1054年的7月,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3年期满回家探亲的途中,路过这里,当时王安石与他的两个好友和两个弟弟一道同游此山,但他们一行5人在探洞时,并没有走完全程就出洞了 。所以,之后王安石非常后悔,深有感触地写下这篇文章 。
《游褒禅山记》全文仅500余字,短小精悍,谋篇布局曲折多变,读来琅琅上口 。这篇文章虽是游记,但重在游后感悟之上,启示治学贵在严谨,做事勇于创新,遇事百折不挠 。正是这篇游记包含着深邃思想,多年来该文一直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港、澳、台地区也将此文列入中学生必读范文 。
为何没有继续走下去
《游褒禅山记》可谓家喻户晓,但人们很少知道王安石到了华阳洞,为何没有再继续走下去 。据含山旅游部门介绍,华阳洞最为有名的是它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在洞中可以观赏到中国的文房四宝,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进到洞中,有一片豁然开朗的大厅,叫“回步厅”,就是当年王安石一行5人打着火把从后洞进入走到此处,其中一位说:“不出火且尽 。”他们只好一同由此出了洞 。出洞后王安石感到很后悔,于同年七月以追忆的形式写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 。这里还有“荆公回步”4个字,是后人在公元1200年怀着对王安石的崇敬心情,沿着王安石当年走过的路重游到此写下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
网络配图
在采访人员一行来到“荆公回步”厅时,才感受到当初宰相王安石不能再走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怕火把用灭了出不来,而是在这“荆公回步”洞口有一块大石头给挡路了 。至今人要是不弯腰,是进不去的,洞口离地面只有六十公分高,宽度大约一米多 。即使小孩进去,也要猫着腰才能进得去 。如果是成年人进这么小的洞口,要扶住石头把身子侧到地面才能进去 。我想当时的通判王安石,不会低着头侧着身再进这个洞口了 。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啥半途返回真因巨石挡路?】“华阳洞”三字是王安石的手迹
华阳洞口有座小石桥,叫“怀贤桥”,意为怀念立志改革的王安石 。洞口的右方,有一块石碑,上刻“华阳洞”3个大字,据含山旅游局介绍,这是王安石的手迹,是从王安石的老家江西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拓印来的,字体为行书,既刚健苍劲又俊美秀丽 。洞口上方生长着天然的青檀树,树在悬崖石壁之上,“石包树、树抱石”,为褒禅山奇景之一 。这种青檀树,其树皮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目前野生天然青檀林全国仅有三处,褒禅山是其中之一 。
据含山旅游局介绍,褒禅山与华阳洞是连在一起的,现在已经成了马鞍山著名旅游景点 。
褒禅寺最早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据含山文物局介绍,含山褒禅山中的褒禅寺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其创始人是唐代高僧慧褒禅师,他与唐玄宗的国师慧忠为昆季,慧褒云游至此,见山势幽深,景色宜人,犹如灵山仙境,遂结庐修寺于此 。
网络配图
此后宋代高僧中会和尚又扩建了寺庙,到南宋庆元年间褒禅寺香火渐盛 。明代永乐年间,褒禅寺院千余间,住僧近千人,达到鼎盛时期 。原褒禅寺不远处还有褒山大塔和山腰小塔各一座,大塔砖石结构,七层,高约20多米,塔建于宋元丰3年,“文革”中被造反派用炸药炸毁 。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附近农民从大塔地宫中挖到的铜菩萨遗像3尊,银果盒2只,其中一盒内有慧褒禅师7粒五色舍利子 。
- 苏东坡与王安石究竟是如何从政敌到知交?
- 古人的脸面:皇帝为美白扑粉王安石脸黑不在乎
-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他,为何被王安石称为鸡鸣狗盗之雄?
- 王安石的青苗法为什么没有持续下去没有持续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 官场不倒翁冯道,王安石为何视他为真儒家?
- 苏东坡与王安石究竟是如何从政敌到知交的?
- 为何说苏东坡与王安石是一对仇敌呢?
- 惊!大诗人王安石竟然是宋朝当时的极品丑男?
- 北宋亡国是王安石的错吗?王安石到底做了什么
- 宋代虽遍地澡堂:王安石却不洗澡虱子爬上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