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 。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 。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 。
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 。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 。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 。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 。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 。
网络配图
北宋实行官员高俸制,目的在于养廉 。这在北宋皇帝及其有作为大臣们的心目中是十分明确的 。正如宋太宗所说:“廪禄之制,宜从优异,庶几丰泰,责之廉隅 。”因此,北宋从宋太祖至徽宗,都曾为百官养廉而不断增俸 。北宋少数官员也曾提出高俸养廉问题 。如范仲淹在“庆历新政”施政纲领中就提出:“养贤之方,必先厚禄,禄厚然后可以责廉隅”,“使其衣食得足,……然后可以责其廉节,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废可诛 。”王安石在熙宁变法期间,不仅增了官俸,而且发了“吏禄” 。官与吏习惯上通称官吏,但在宋代,官与吏职能尊卑有严格区别 。官由朝廷除授,籍在仕版,考核升迁管理之权在朝廷,且按朝廷规定的禄格领取俸禄;吏则或出于召募,或应于差役,是各级官府及其下属部门的各类办事、管理人员,无俸禄,靠克扣、受贿和侵渔百姓为生 。《宋史》对恶吏、赃吏,尤其是狱吏、仓吏、府吏等贪赃掊克乃至致死人命等恶行多有揭 。
如熙宁三年八月,神宗发现仓吏侵克欺盗军粮严重,因而下令创立“仓法”,或称“重禄法”,本着“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的指导思想,首先给仓吏以厚禄,岁额一万八千九百贯 。但同时又立法对赃贿者施以重罚:给禄之后,如再侵克受贿,“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 。……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 。”此后,“仓法”逐步推及内外吏,至熙宁六年正月,吏禄总额已达十七万一千五百余贯 。王安石曾向神宗表白:“吏胥禄廪薄,势不得不求于民,非重法莫禁,以薄廪申重法,则法有时而屈 。今取于民鲜,而吏知自重,此臣等推行之本意也 。”“本意”如此善良,而实施的效果自然是使官吏们的腰包不断鼓起来,但就“廉隅”而言,却不似决策者主观想象的那样乐观 。“仓法”刚刚实施时,吏畏重法,且有厚禄,贪赃恶迹稍有收敛 。《续资治通鉴长编》在记载上述“仓法”的那段文字之后,有一条小注说:“由是岁减运粮卒坐法者五百余人,奸盗以故不得纵 。后推及内外吏,吏始重仍法 。”可惜这种情况太少了,而且转瞬即逝 。
网络配图
正如《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所说,“然良吏实寡,赇取如故 。”更严重的是吏对“厚禄”并不满足,连王安石也承认:“今吏之禄可谓厚矣,然未及昔日取民所得之半也 。”又据《宋史·孙永传》载:“(神宗)时仓法峻密,庾吏受百钱,则黥为卒,府史亦如之 。神宗又问(永):‘此法既下,吏尚为奸乎?’对曰:‘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史,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 。’”另一方面,吏给厚禄之后,导致吏人数猛增 。《宋史·苏辙传》载:元丰后,吏额比旧时增加数倍,哲宗命苏辙“量事裁减” 。吏人白中孚解释了吏额猛增的原因:“昔无重法、重禄,吏通赇赂,则不欲人多以分所得 。今行重法,给重禄,赇赂比旧为少,则不忌人多而幸于事少 。”
- 清朝最幸运官员:从五品升到一品娶四个老婆
- 揭秘南宋官员的丑行:下属献小妾孝敬上司
- 谢方明是什么人?东晋官员谢方明人物生平简介
- 北宋亡国后妃被劫掠一空只有一人得以幸免
- 胡综是什么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是什么人?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费诗简介,为什么一生默默无名
- 揭秘:北宋时期皇帝为何赐开封犹太人姓赵?
- 揭秘北宋灭亡之际威名赫赫的杨家将去哪了
- 清朝冷知识:官员跪拜时为何要啪啪拍两下袖子?
- 是仪是什么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人物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