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皇帝宋真宗为一个约定娶有夫之妇为皇后( 五 )


李侍女是杭州人,出身卑微,生性寡言沉静,入宫后便做了刘娥宫中的侍儿,偶尔也为真宗侍寝(又是一个平儿式的通房大丫头) 。大中祥符元年的一天,她做了一个怪梦,梦中有一个赤脚羽衣的仙人从天而降,还说是来给她做儿子的 。醒后她将这个梦说了出来,顿时使真宗和刘娥都喜上眉梢 。
真宗之喜自不必说,刘娥之喜更有缘由:真宗多年来对她始终一往情深,郭氏去世后,真宗一直想要将刘娥册为皇后,可是刘娥出身卑微又没有子女,士大夫们都坚决反对,要求真宗册立十四岁的沈氏为皇后 。沈氏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虽然年幼却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 。
进谏的群臣可算是弄不明白行情 。当年赵恒做为小皇子,迫于皇帝老爹的压力,尚且要打些埋伏,如今他已经身为皇帝,怎么还受得了这起大臣们又拿“出身论”来难为自己 。大臣们越是叨叨,他越是下定决心非要册立刘娥为皇后不可 。然而真宗也知道,刘娥这时已经年过四十,几乎是没有了生育的指望,既无子又无背景,要立皇后谈何容易,于是他干脆让皇后之位空缺,闭口不谈立后之事 。——如今刘娥的贴身侍女居然做了一个大吉大利的孕儿之梦,真是瞌睡碰到了枕头,“借腹生子” 的妙计立刻就跳了出来 。
此后不久,李侍女果然怀上了身孕 。真宗闻讯大喜,闲暇游赏之时总不忘将李氏也带在身边 。
网络配图
有一天,李氏在随真宗登台远眺的时候,头上的一枝玉钗却不慎掉下高台 。李氏心中不喜,真宗却在心中暗卜:若是玉钗坠地仍然完好的话,则胎儿当为男孩 。待侍从将钗呈上一看,果然没有任何损伤,真宗不禁心花怒放 。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 。孩子一堕地,李氏做为母亲的权利和义务也宣告终了——真宗早已向世人宣布刘娥有孕,并且早在孩子出生前三个月便晋封刘娥为“修仪”了(杨氏晋封为婕妤) 。现在这个男孩也就顺理成章地归到了刘修仪的名下 。不过刘娥也并没有亲自抚养这个儿子,而是将赵祯交给了杨婕妤照料 。
这位杨婕妤,是刘娥的成都同乡,比真宗和刘娥小十六岁 。她生性机敏通达,与刘娥亲如姊妹 。真宗爱的既是刘娥,自然也对这位顺从刘娥的妃子好感倍增,因此凡逢晋封刘娥,也就都少不了杨氏的一份 。这夫妻三人之间,可谓毫无芥蒂,相互间都十分信任 。年过四十的刘娥在养育孩子方面,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出头的杨氏,因此她毫无顾虑地将孩子交到了杨氏的怀中,让这位比自己年青的妹妹代行哺育之职 。
在这样的安排下,乳名受益的赵桢成了真宗与刘娥、杨氏的儿子,真正亲生孩儿的李氏在整件事里只扮演了一个“代孕”的角色 。她只得到了一个“崇阳县君”的封号 。
不过对比起历史上其它的类似事例,真宗和刘娥表现得要有人情味得多 。或许出于愧疚,真宗此后仍然频频召见李氏,而刘娥也默许了真宗的举动 。
不久,李氏又生下了一个女儿,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 。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小公主象她的五位异母哥哥一样,很早就夭折了 。李氏做母亲的愿望又一次遭到了打击 。
女儿的夭折,使李氏再一次自认“命薄”,没有做“皇子母”“公主母”的福份,她选择了沉默 。终其一生,她都没有对自己不能与亲生儿子相认的事情表示丝毫的不满,没有做过或者试图做过任何想让赵桢知道真相的举动——也许是出于对真宗和刘娥地位权力的畏惧,但也有可能是害怕自己的无福会影响孩子的福份 。对于一个活在“天命祥瑞”之下,没有什么学识的女人,只怕后者起的作用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