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是几小时?跟我们现代的时间差多少?】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的计时方式完全是根据工作安排与生活需要而衍生出来的 。中国先人的计时方法,主要包括十六时辰制、十二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等 。而人们计时的工具主要有日晷、漏壶、浑天仪、圭表、更漏等 。而古代计时单位也与现代有所不同,主要时、刻、更等 。那么古代的现代的几个小时呢?
在传统中国我们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即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夜半”一词常被古代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以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等 。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即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 。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 。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风雨》)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交接之际,即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在《史记·李将军传》中,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指太阳刚刚露脸,即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不少,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 。”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也就是吃饭时间,即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 。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礼记·坊记》)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临近中午时,即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即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这个时间名词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如《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 。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
申时:哺时,又名日埔,夕食等,即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古代汉族人民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即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古时人们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
- 该美国兵叫嚣清朝没有一个人敢动他,结果却被李鸿章淹死了
- 新鲜鲍鱼杀完硬硬的能吃吗 鲍鱼吃头还是足
- 轻微发霉的馒头蒸蒸可以吃吗 馒头是由什么加工而成的
- 马齿苋什么味道 马齿苋炒出来为什么是酸的
- 黄桃罐头是不是凉性的 自制黄桃罐头保质期多久
- 她是乾隆65岁生下的小公主,倍受三朝皇帝宠爱
- 千利休是怎么死的?是丰臣秀吉杀死的吗
- 山南敬助是谁?日本武士山南敬助生平简介
- 元弘嗣隋朝酷吏生平简介,元弘嗣最后是怎么死的
- 高杰为什么不敢向李自成投降李自成妻子邢氏和高杰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