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北魏册立皇后要亲手铸造金人?她们所铸的金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南北朝时,北魏宫廷内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即“亲手铸金人” 。每逢册立皇后,候选人必须在众目睽睽下“亲手铸金人”,用以占卜吉凶,窥探天意,以“亲手铸金人”的成败决定册立与否,成则立,不成则不立,然后再选一人走这道程序 。对此,《北史》后妃传序云,“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否则不得立也 。”不少妃嫔,虽众望所归,万事俱备,志在必得,与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但在“手铸金人”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只能接受无缘皇后的命运 。
关于皇后册立行“手铸金人”一事,《魏书.皇后列传》记载得颇为详实,“道武皇后慕容氏,宝之季女也 。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 。左丞相卫王仪等奏请立皇后,帝从群臣议,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之,告于郊庙 。……道武宣穆皇后(追谥)刘氏,刘眷女也 。登国初,纳为夫人,生华阴公主,后生太宗 。后专理内事,宠待有加,以铸金人不成,故不得登后位 。……明元昭哀皇后(追谥)姚氏,姚兴女也,舆封西平长公主 。太宗以后礼纳之,后为夫人 。后以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宠幸之,出入居处,礼秩如后焉 。……”
从史料记载来看,不论接受“手铸金人”占卜的妃嫔出身如何,是否得宠,是否生子,是否贤能,只要过不了“手铸金人”这一关,即便再怎么受皇帝宠爱,即便死后可追谥为皇后,但生前登不上后位 。没办法,这是北魏故事,是拓跋氏皇族定下的死规矩,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是皇上也无权插手和干涉 。
金人,其材质并不一定是黄金,通常为黄铜,即铜鎏金像 。所谓“手铸金人”,就是工匠们将一切铸造工序都准备齐全的情况下,由被定为候选人的准皇后,在工匠的协助下将铜液灌入模具 。这个流程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则很容易出问题 。其一,面对册立大事,当事人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容易过关;其二,铸造铜像需所有参与人员齐心协力,一人出了差错,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其三,可能会有人从中作梗,故意使绊子,做手脚 。不管过程如何,最后以结果确定立与不立,所以,很多准备立为皇后的妃嫔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
手铸金人,并非北魏首创 。说起“手铸金人”占卜的渊源,从现存史料中可以找到很多线索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汉书.霍去病传》载,“收(匈奴)休屠祭天金人”;《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国》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 。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史记索隐》载,“韦昭云:‘作金人以为祭天主 。’崔浩云:‘胡祭,以金人为主”,等等 。
秦始皇铸十二金人,除了收天下兵器,防止民众造反,也与其迷信有关,《汉书.五行志》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 。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 。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匈奴单于铸金人,是为了祭天;汉明帝梦金人,则与佛教有关 。可见,金人是最早匈奴人用来祭天用的,匈奴人迷信天地鬼神,故把偶像当做天地鬼神的化身而予以崇拜,后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影响,金人与宗教信仰也渐渐联系起来,正如《魏书.释老志》所载,汉武帝得到休屠王祭天金人后,以为大神,供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 。
那么,北魏为什么要通过“手铸金人”确定皇后呢?她们所铸的金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是自己的模样,还是他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