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临床经验丰富 , 其论血证自成系统 , 颇有见的 。他认为 , 血之与气 , 异名同类 , 都由水谷精微物质所化生 。气为血之引导 , 血为气所依归 。故而 , 研究讨论血证 , 不能离开人身之阳气 , 而应时刻重视气血的关系 。其次 , 对血证病机的认识 , 张氏强调气逆火旺与阳微火衰两方面 。其认为出血之机理 , 多由于人体禀赋有所偏盛 , 再加上劳役过度 , 损伤人之阴精阳气 , 致使血从偏伤偏衰部位而出 , 形成血证 。或由于脏气之逆 , 或由於腑气之乖 , 致使脏腑气机失调 。气行则血行 , 气逆则血逆 , 血随气逆 , 亦可致病医学 。或阴虚则火旺 , 火旺则动血 , 血随火性炎上而上溢 , 而致出血 。或由于阳微而火衰 , 火衰则阳气不能统摄血液 , 致使血液下脱而致出血 。总之 , 出血之病机 , 张氏从虚实两方面来阐发 , 注重气与火两方面 , 或为气虚 , 或为气逆 , 或为实火 , 或为虚火 , 纲领扼要 , 抓住要点 。
对于血证的治法 , 张氏十分强调要根据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来辨证治疗 。认为过用苦寒之品 , 虽能取效于一时 , 只是对实火之证有效 。对于阴不制阳的虚火证虽可取效于—时 , 但其不能补阴制阳 , 久服之亦会出现使虚阳愈衰而生变证 。若对于阳虚之证用之则犯虚虚实实之忌 , 更使阳气衰微 , 以致亡阳而不救 。他十分重视行血破瘀之法 。认为不论血溢血泻 , 诸血妄行之证 , 在其病始之际 , 宜以行血破瘀之剂 , 折其锐气 , 然后区别加以治疗 。如果骤加止药 , 每使败血留积 , 成为瘀血之根 , 时常反复发作 , 为害非轻 , 后患无穷 。总之 , 张氏治疗血证 , 注重心肝脾三经用药 , 反对凉涩 , 注重温通 , 是其特点 。在具体治疗用药时 , 吐血者 , 初起多主张用大黄下之 , 盖血从上行为逆 , 下行为顺 , 而大黄凉血行血 , 引热下行 , 使胃热下行 , 则上逆之吐血可望得止 。但对于亡血虚人 , 不可用此法 , 以防更虚正气 。对于善后调理 , 张璐十分推崇归脾汤 。盖心主血 , 脾统血 , 肝藏血 , 善后调理当重视三经用药 , 归脾汤恰如其法 , 故为张氏所习用 。
历代医家强调痢疾多属热证 , 张璐则不以为然 , 认为属寒属热者均存在 。而且不能认为痢疾下白沫者均属寒 , 痢疾下血者也不能就以为热 , 临床还应当仔细辨别 。若下痢而有血者 , 当从其血色的紫暗与鲜艳来辨识 。若血色鲜紫浓厚者 , 当属热痢;若血色瘀晦稀淡 , 或如玛瑙色 , 则属阳虚不能制阴 。二者治疗不同 , 前者属热 , 故可用黄连、大黄之类寒凉药物 。若阳虚不能制阴的血痢 , 当以温理其气为主 , 气行则血可摄 。若妄用疏利之法 , 使人身之津液随之而下 , 则血不能止 , 若妄用苦寒之药 , 则更伤其阳 , 致变证百出 。对于阴虚下痢 , 身热则邪热更甚 , 阴血更伤 , 故其病多危 。与伤寒下痢不同 , 伤寒阴证 , 易伤阳气 , 故见身热手足温为阳气回复而可治 , 见有厥逆不返为阳绝主死 。此外 , 挟邪之痢与时行疫痢亦有身热 , 治当去其邪气 , 邪气去则身凉痢止 , 其病自愈 。
- 清朝晚期救国三大臣,曾国藩会做人,李鸿章会做官,左宗棠会做事
- 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人士路振飞生平简介,历史记载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被高估的三大战神
- 巴枯宁是怎么成为民粹派三大理论家之一的他做了什么事情
- 中国三大难考证书:司法考试在榜,第三比CPA还要难?
- 耿仲明是什么人?清初三藩之一生平简介
- 情深深雨蒙蒙三大主角相继去世李钰也因患淋巴癌在医院病逝
- 世界三大科学杂志:《自然》上榜,它专于生命科学领域
- 岭南三大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简介
- 历史上的三大罪人,其中一个毁了一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