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菩提萨埵之略称,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 。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 。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 。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 。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 。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 。又为十界之一 。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 。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 。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菩萨:菩提萨埵之略称,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萨所修之行,称作菩萨行 。有关菩萨之一切法则仪式,称为菩萨之法式 。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其经典称菩萨藏 。梵网经等即述菩萨应持之菩萨戒 。诸经典常举之菩萨名,有弥勒、文殊、观世音、大势至等 。大乘僧侣或居士,亦有被尊为菩萨者,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即被尊为菩萨;于我国,竺法护被尊为敦煌菩萨,道安为印手菩萨;日本亦有高僧菩萨号者 。
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 。
菩萨是佛弟子,语意如菩提树枝繁叶茂 。
菩提,菩萨发心解决课题所显现的智慧,菩提译为“觉”,菩提一词来源于菩提树,因佛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 。
萨埵译为“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 。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种人便叫做菩萨 。
佛教的菩萨本义,和民间的观念不大相同,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 。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绝对不能称为菩萨 。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
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 。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
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
大乘经典特别称道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世音的大悲、地藏王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 。我国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的道场,称为四大名山 。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萨在我国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