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四大家族权势到底多大,造反都不治罪?

众所周知 ,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贵族仅仅出现在从东汉到南朝的这段时间内 , 等到隋朝建立科举制度 , 开始以学问应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以后 , 以门阀制度为根基的贵族算是彻底蹦溃了 , 而期间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贵族就是东晋—王、谢、桓、庾这四大家族 。也正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作为当时可以左右东晋皇室司马家的顶级门阀 , 其中王家和桓家都造过反 , 却没有成功 。除去相对低调的庾家 , 谢家八万私人武装的北府兵可以抵抗前期百万大军 , 但是谢家并没有取而代之 , 反倒是谢家的家奴“刘裕”最后起兵取东晋代之 , 成为了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这一切是为什么呢?(由于篇幅过长 , 今天就先讲讲造反的王、桓二家故事)
王家:
谈到东晋四大家族 , 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被称为“琅琊王氏”的王家 , 其权力巅峰为中书监—王导 。琅琊王氏的奠基人是西汉宣帝年间博士谏大夫王吉 , 随后历经数代 , 终成门阀 。到了王导这代 , 恰逢五胡乱华 , 西晋灭亡 , 而王导早年便于当琅琊王的司马睿交好 , 两个人可谓是无话不谈的好基友 。
看着外族入侵 , 王导和自己堂弟王敦一面用自己的权威安抚北方群臣 , 一面建议晋元帝司马睿南渡联络南方士族 , 这才最终使得东晋建立 , 并渡过最为困难的前期时光 。也正是如此 , 作为开国功臣的王导和王敦两兄弟 , 一内一外 , 几乎完全架空了司马睿 。当然 , 司马睿自己也意识到这点 , 所以登基大典的时候甚至请王导同升御床 , 非常明显 , 连皇帝都说这天下是王家和司马家一起的 , 可想王家当时的富贵 。这就是著名的“王与马 , 共天下” 。
但正所谓帝王心术 , 跟你说“共天下”那是给你面子 , 可千万别当真 。所以司马睿一边提拔其他士族 , 一边削减王家实力 。公元322年 , 手握重兵的王敦以诛镇北将军刘隗为名 , 起兵造反 。按照一般的套路 , 王敦起兵谋反 , 朝中自然就有大臣叫司马睿尽诛王家 。可惜虽然司马睿一直在削王家的权力 , 却并没有答应 , 而王导也非常识相的率领这宗族子弟二十多人在皇宫门外痛哭请罪 。
其实司马睿很明白 , 东晋内在王导 , 外在王敦 , 如果再逼迫王导怕是刚刚建立起的政权都要毁了 。而对王导来说 , “琅琊王氏”响当当的当世贵族 , 是先人多少积累换来的 , 绝不能把名声毁在自己手里 , 担一个叛贼的千古骂名 。于是司马睿和王导各自给了一个台阶 , 王导就立马亲自挂帅前去劝阻王敦 。可惜 , 这一切都不顺利 , 王敦势力越来越大 。
太宁元年 , 也就是公元323年 , 此时晋元帝司马睿已经驾崩 , 长子司马绍即位 , 是为晋明帝 。很明显 , 他老爸都没啥权力 , 他自己更加了 , 这同时也给了王敦决定废帝自立的机会 。可惜王家注定只有为相的命 , 没有为帝的命 , 王敦在这紧要关头居然病倒了 , 并且病情越来越严重 , 在公元324年直接就去世了 。失去主心骨的“王敦之乱”自然而然就这么土崩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