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middo;兰德:俄裔美国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

早年生涯
兰德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四名女儿(艾丽莎、娜塔莎、诺拉)中的长女 。她的双亲是季诺维尼·日诺维耶夫娜·罗森鲍姆和安娜·鲍里斯欧娜·罗森鲍姆,两人都是不可知论和不信神者 。在她年幼的时候她便已展现出对文学和电影的兴趣 。她在7岁时开始撰写电影剧本和小说 。
她的母亲教她法文,并且订阅了一份以男孩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杂志,在杂志的连载故事中兰德发现了她第一名童年英雄:希罗斯·帕东(Cyrus Paltons),一名虚构的印度军官故事,故事名为“神秘的山谷” 。在她幼年岁月里,她阅读了司各特、大仲马和其他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并表达了她对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强烈热情 。在13岁时她开始接触维克多·雨果的作品,很快便深深酷爱他的小说 。后来她称雨果为她最喜欢的小说家、以及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 。
当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时兰德只有12岁,她全家原先的平静生活都因布尔什维克的崛起而打乱了 。她父亲的药房被苏联政府所没收充公,全家逃至克里米亚以求恢复经济状况 。当克里米亚于1921年也被布尔什维克攻陷时,兰德烧毁了她的日记,以免日记中强烈的反苏联言论被发现 。兰德接着回到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以就读大学 。她在彼得格勒大学学习哲学和历史 。大学期间她在文学上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弗里德里希·席勒、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爱德蒙·罗斯坦德(Edmond Rostand) 。她欣赏罗斯坦德作品中的浪漫想像、和席勒的华丽风格以及英雄般的布局 。她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戏剧感和他强烈的道德判断力,但却强烈反对他的哲学观和他对于生命的态度 。她在大学里的社会教育系完成了为期三年的课程,包括了历史、哲学和法律,在1924年10月13日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证书编号No. 1552) 。她也接触了尼采的哲学理念,极为欣赏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里所表达的,对信奉利己主义、并反对利他主义的独立个人的英雄式崇拜 。但后来在她接触了更多尼采的作品、发现他的哲学中心是“力量即为真理”后,便相当厌恶他的哲学观 。
兰德继续写作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 。她在1924年进入电影艺术学院学习电影剧本创作;不过在1925年底,她获得了前往美国探亲的签证 。
移民和婚姻
在1926年2月她抵达了美国,当时她只有21岁,乘坐邮轮抵达纽约市的港口,纽约市最后成了她的老家 。她被纽约市蔓延至地平线的摩天大厦建筑群所深深感动,后来她在小说《源头》里这样写道:
“我会愿意放弃世界上最壮观的日落场景,只为目睹一眼纽约市的摩天大厦建筑群,大厦蔓延直至纽约的天际,人类的意志力是如此明显 。我们还需要什么信仰吗?我感觉到如果这里面临战争的威胁,我会将我自己抛身天际,以我的肉身保护这一切 。”
在她前往芝加哥与亲戚共处一小段期间后,她下定决心从此不再回到俄国,并立志前往好莱坞成为剧作家 。接着她将名字改为“艾茵·兰德” 。有传闻宣称她是因为雷明顿兰德公司的打字机才改名的,但事实上她在打字机上市销售前便已改名为艾茵·兰德了 。兰德指出她的姓是来自以西里尔字母拼凑的家族姓名,后来艾茵·兰德的研究也指出兰德的姓和她的家族名“罗森包姆”的西里尔字母排序类似 。她指出她的名字“艾茵”是源自于一名芬兰的作家,这可能是来自芬兰-爱沙尼亚的作家Aino Kallas,不过这种名字在芬兰语地区相当常见 。
最初兰德前往好莱坞奋斗,接下一项临时的工作以维持基本的生计 。在一次偶然的面对面试镜中她被著名的导演塞西尔·B·德米尔看中,使她获得了一份临时演员的工作,在《王中王》一剧中担任群众角色,并接着担任剧本审稿人 。同时她也在雷电华影片公司(RKO Pictures)的服装部门担任指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