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马连良的生平简介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 。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 。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 。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 。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3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 。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主演《海瑞罢官》而被迫害致死 。
马连良是与梅兰芳齐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
8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社)科班 。先从茹莱卿学武小生,后 从叶春善、蔡荣桂、萧长华学老生,一年以后即登台演出 。
11岁时同时学演老旦、丑和小生戏,有时扮演龙套 。
14岁开始主演老生 。15岁变声后,学习重念剧目《审潘洪》、《十道本》、《胭脂褶》、《盗宗卷》 。他时常观摩谭鑫培所演《连营寨》、《天雷报》、《捉放曹》、《南阳关》等杰作,潜心揣摩,获益颇深 。
17岁,学艺十年期满出科,应邀去福州担任主演 。
18岁北返,声誉鹊起 。南赴福建之后,继续深造之心迫切,再次坐科三年以上 。每天清晨去西便门外喊嗓、练念白,回家吊嗓,坚持不辍,不动烟酒,严格律己 。富连成社科班每天演出日场,他为学习前辈艺术成就,则于晚间看戏 。
21岁时初演于上海,标以谭派须生 。当时变声尚未恢复,嗓音较低,但已赞声四起,灌制唱片数张,风行各地 。辞出富连成社搭班演出期间,为追摹谭派艺术,时常登门求教于王瑶卿 。
马连良对艺术学而不厌,虚怀若谷 。出科再入科,对艺事渴求不已 。他曾私淑前辈贾洪林;时常观摩名家演戏;挑班前后,不断求教于钱金福、王长林、王瑶卿;30岁时专程赴天津拜名家孙菊仙为师;39岁时向山西梆子老艺人张宝玺、高文翰学到《春秋笔》剧中的《灯棚换子》和《换官杀驿》 。足见他为京剧艺术事业精益求精、不骄不满的胸襟 。
艺术生涯
艰辛的广征博采与不断的舞台实践,使他的表演艺术不断精进。
他24岁演出《打登州》、《白蟒台》等戏,发出创新光彩被观众誉为独树一帜 。
25岁开始整理改编、演出传统剧目 。1927年26岁时挑班演出,名挂头牌 。
1930年组成扶风社 。翌年与周信芳同台演于天津,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
1934年赴武汉演出 。1936年为改革京剧征股筹建新新戏院(今北京西长安街首都电影院) 。
【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马连良的生平简介】1938年获丁果仙所赠《反徐州》剧本,改为《串龙珠》,表现反抗异族压迫,首演于新新戏院 。方拟再演,被日伪当局勒令停演 。
1943年被日伪胁迫赴伪满演出,《苏武牧羊》亦遭禁演 。因受敌伪压迫,抑郁成疾,新新戏院被迫卖出 。抗战胜利后,在北平多次参加义演 。
1946年春,赴上海为宋庆龄主办之儿童福利基金会义演多场 。后以赴伪满演出事受诬,返北平病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