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马农人的生存方式是怎样的?有着哪些生活习惯

动物蛋白,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体质,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模式:
健康水平达到高峰
如此灿烂辉煌的史前艺术高峰,绝非像不少西方学者所以为的那样,是一些始终住在“寒冷而潮湿”的岩洞之中,“长期缺乏食物和维生素”的贫弱人群的产物 。众所周知,蛋白质的吸收状态对身高有极大的影响 。人类学家安格尔·丁·劳伦斯,用平均身高和死亡时落齿个数等指标 。
从游猎变为相对定居
他们往往选择悬崖下的岩洞作为他们的居所,用树枝或兽皮围住洞口来抵御风雪,有的洞中从1.8万年前到3.4万年前的文化层有14层之多,各个文化层都有他们遗留下来的工具和炉灶,炉灶越接近现代的越大 。也有骨骼 。极多的迹象说明他们在那里连续居住过许多代 。他们以此为“大本营”,每到大西洋鲑鱼汛期,便移居大西洋边的捕鱼临时营地,渔汛过后再满载而归 。
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
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所描述的那样:“用厚密的兽皮铺地做床,还用大量干兽粪或连油脂的骨头做燃料取暖,这种居室的舒适超过了当代城市中心的公寓 。”尽管这是对于捷克斯洛伐克2万年前的狩猎者冬季居室的描述,但我以为生活在“伊甸园”中的克罗马农人的生活,只会比生活在东欧平原上的他们的同胞们更高 。随着人口的大量繁殖和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不仅是雕刻和绘画,音乐、舞蹈、服饰……等文化活动及水平,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
从族群发展到氏族阶段
长期的定居还很可能使他们已然从族群发展到氏族阶段,具有了图腾意识,形成某些萌芽状态的文明社会形态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康基提出,阿尔塔米拉地区可能是这个地区的几百人的秋季采集地和这个地区的一个政治联盟的中心 。英国人类学家罗伯特·拉登则认为,在阿尔塔米拉一个地方就发现了许多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性风格,带有图腾性质的艺术品,表明阿尔塔米拉是一个在社会和政治上都十分重要的集团遗址 。而世界各地的其他原始族群,则是在他们不知所终之后又过了数千年,才开始进入氏族社会并向文明社会过渡的 。
总结
【克罗马农人的生存方式是怎样的?有着哪些生活习惯】总而言之,克罗马农人曾经达到过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仅比生活在同时代其他地区的族群高得多,就是现代或当代的大多数人,恐怕也望尘莫及 。任何艺术的高峰,都是以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积累为前提的,纵观人类的全部艺术发展史,可以说无一例外 。因此,意味着文化积累的现代智人和意味着物质基础的动物资源“伊甸园”,是形成欧洲狩猎者艺术的两大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前者便不可能形成狩猎者;没有后者便不会有狩猎者的长时期的定居,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空前绝后的狩猎者艺术高峰 。尼安德特人虽然也曾是“伊甸园”的前主人,但智力与能力皆未发展到以狩猎为主的狩猎者,而欧洲和世界的其他地区虽然不乏狩猎者和狩猎者艺术,却由于缺乏“伊甸园”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未能形成空前绝后的狩猎者艺术高峰 。所以,“印度、中国和西伯利亚(甚至加拿大)的学者,一直试图以寻找动物写实的图形的方法来识别最早期的艺术,当然没有成功” 。也不可能成功,因为文化是特定的生态环境的产物,法兰科—坎塔布利亚地区的生态环境是绝无仅有的,其他地区不存在相应的动物资源和如此持久的大规模的狩猎狂热,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于动物的熟悉程度 。因而,克罗马农人在这一带创造的狩猎者艺术也必定是空前绝后的 。将克罗马农人的狩猎者艺术视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普遍规律,试图在其他地区发现类似西欧洞穴岩画的艺术,注定是徒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