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死的话,苏联红军伤亡会不会可以避免呢

1937年6月11日 , 苏联官方的《真理报》发布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 , 苏联建国功勋 , 红军五大元帅之一的图哈切夫斯基 , 因“叛国罪”被处以死刑 , “国家的走狗” , “苏联人民的敌人”这样充满罪恶的词语被加在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身上 。就在一个月前 , 他还在红场 , 站在斯大林身边检阅部队 , 这位苏联红军的建设者和战功卓越的开国功臣 , 死因众说纷纭 , 大致上有三种说法 。
【如果图哈切夫斯基没有死的话,苏联红军伤亡会不会可以避免呢】一、德国反间计之说
众所周知 , 苏联的红色政权自建立之初 , 就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 , 德国更是在1935年就成立了反苏秘密组织 。起初主要是接触沙俄旧时代的官员引发苏联内乱 , 之后为了打击苏联军方的高层 , 他们获得了图哈切夫斯基在1925-1928年间任工农红军参谋长时的档案案卷 , 又通过笔迹模仿等拙劣手段伪造了元帅和德军高层接触的信件 , 又假戏真做般开出天价300万卢布卖给了苏联的人民内部委员会 , 成为了元帅被捕的最大推手 。
然而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当时的德国 , 希特勒刚刚上台 , 反对苏联是整个欧洲的话题 , 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本身就举步维艰 , 希特勒都在国际社会上小心翼翼做人 , 如此针对苏联 , 有些让人难以信服 。而这这种低级手段 , 要杀掉一个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战功赫赫、所向披靡、荣获列宁勋章的元帅 , 似乎有些痴人说梦 。
二、图哈切夫斯基确有针对斯大林的政治阴谋
在列宁去世之前 , 对于斯大林继任就一直颇有争议 , 甚至列宁本人也觉得斯大林有些不妥 。作为军方的标杆式人物 , 很难说图哈切夫斯基对于斯大林也是心服口服的 。在1936年 , 德国谍报人员曾经收到一个沙皇时期将领提供的情报 , 情报上说图哈切夫斯基正在策划一起针对斯大林的政变 。甚至在当时的莫斯科 , 很多基层公职人员都在讨论图哈切夫斯基和斯大林的斗争 , 无风不起浪 , 军人出身的图哈切夫斯基会不会因为某些地方的疏忽大意 , 而走漏了风声 , 在政治斗争中处于被动 , 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
三、苏波战争和斯大林的矛盾引发
1920年4月 , 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 , 前往白俄罗斯反击波兰干涉军 。他不但挫败了波兰企图扼杀年轻苏联的想法 , 还一路进攻到华沙城下 , 在这场整个欧洲都不希望苏联获胜的战争中 , 图哈切夫斯基大意了 , 波兰的毕苏斯基元帅亲自在前线地鼓励士兵 , 宣传苏联红色政权的邪恶 , 保家卫国的热情让波军士气大振 , 本身就疲弱的红军在波军的反攻下节节败退 , 损失了十五万人 。更严重的是 , 鲜有败绩的图哈切夫斯基显露出了性格中的弱点 , 他不断埋怨斯大林所在的西南方面军支援不力 , 引发了双方将领的口水战 , 当时脾气火爆的斯大林对于此事大为恼火 , 成为两人日后矛盾的开始 。
历史没有如果 , 图哈切夫斯基就这样悲剧地离开了他奋斗半生的红军 , 这个27岁就成为军团长的军事奇才 , 究竟是何种原因被杀 , 恐怕只有始作俑者斯大林知道 。与其他四位转瞬即逝的将军不同 , 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纵深战略堪称是苏联版本的“闪电战” , 死亡时年仅44岁他 , 完全有可能在卫国战争继续率领红军缔造奇迹 , 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 , 是一个在政治上对红军的重新洗牌 , 也同样差点把苏联推入了深渊 , 卫国战争中两千万牺牲的红军 , 是否也在怀念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