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元朝时 , 某些汉人主动蒙古化 。还是明朝时期 , 一些蒙古人、色目人主动汉化 。其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物质利益、精神利益 。不论什么阶层的人都会主动向政权妥协的 , 这是人类的共性 。
(1)蒙汉之间互相变化
例如 , 原南宋地区的民间为了适应这种风尚 , 一些民间书商(书坊)就出版了《至元译语》(蒙古译语) 。因为 , 元代商业发达 , 特别是经济非常发达的江南地区 , 为了自身经济发展 , 在江南地区更加主动地学习蒙古文化也 。为了当官儿而改名的人也逐渐增多 , 例如原南宋地区的江南江浙行省(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江苏、福建 , 江西部分)的郑察罕不花、汪赛因、吴按摊不花等人 。
除此以外 , 民间学习蒙古文化 , 例如取蒙古名字 , 也有“时髦”的考虑 , 和今天我们许多人取个英文名字儿类似 。不必上纲上线 , 例如朱元璋身边的一些人就有类似特点 。例如李文忠的原名就是“李保保” 。朱元璋的诸多养子中也有叫“也先”的 。部将里也有“王哈喇章不花”“刘脱因不花”等名字
同理 , 到了明朝时期 。留在中原地区的蒙古人、色目人也开始改姓 。例如翦伯赞的祖先、六小龄童先生的祖先等 。朱元璋、朱棣身边同样有许多蒙古族、色目人 , 例如朱棣手下有“七大太监” , 这七个人就是他的亲信 , 其中六人是蒙古族、色目人(回族)、女真族三个民族 。
现在网上经常有一些极为不靠谱的谣言 , 什么朱元璋要杀光蒙古人、要让留在中原的蒙古人的婚姻倾向汉人等等 , 这些一看就是坏分子污蔑汉人的谣言 。正如一些坏分子污蔑“初夜权”污蔑我们汉人一样 , 都是无耻的谣言 。
朱元璋身边的许多人改汉姓的情况就有:负责朱元璋起居注撰写的溥博就是色目人 。再如翰林院蒙古编修火你赤就改名为“霍庄” 。
这是个人的 , 民间集中的情况也有很多 。例如山东淄博齐陵镇的蒙古人就改为“刘”;河南平顶山的改为“马”“宫” , 如此等等 , 不一而足 。
(2)杀起儒家弟子 , 朱元璋也是挺狠——阉了他!
然而 , 这时一个“鬼幽灵”在门外徘徊 , 它就是极端民族主义者 。极端民族主义者自古就有 , 其间 , 著名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江西南昌人曾秉正就在洪武九年九月 , 以海州儒学教官的身份上奏朱元璋 , 据说文章有几千字 , 《太祖实录》中有一千五六百字 , 确实不少 。摘录吧!
……创业与守成之政 , 大抵不同 。开创之初 , 则行富国强兵之术 , 用趋事赴功之人 。大统既立 , 邦势已固 。则普天之下 , 水土所生 , 人力所成 , 皆邦家仓库之积;乳哺之童 , 垂白之叟 , 皆邦家休养之人 。不患不富庶 , 惟保成业于永久为难耳 。于此之时 , 当尽革向之所为 , 何者足应天心 , 何者足慰民望 , 感应之理 , 其效甚速……
贵阳贱阴 , 春秋之法内中国而外夷狄 , 盖中国者阳也 , 夷狄者阴也 。臣窃观近来蒙古、色目之人 , 多改为汉姓 , 与华人无异 , 有求仕入官者 , 有登显要者、有为富大贾者 。古人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安得无隐伏之邪 , 心怀腹诽之怨咨?宜令复姓 , 绝其番语 , 庶得辨认……
- 揭秘:明朝朱元璋与青楼女子不为人知的情事
- 明朝皇帝为炼丹竟然用十三四岁的少女当原料
- 明朝为什么不适合武侠小说是真的吗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 明朝这个皇帝打得日本300年不敢出门,却被骂昏君
- 沈万三并非死于朱元璋之手:明朝立国前已死?
- 南明算不算明朝?为什么正史不承认南明?
- 最早的公共厕所:明朝老汉怎么从粪便中捞油水
- 明朝秃头丑公主太溺爱驸马终因替夫顶罪而斩首
- 明朝灭亡后,为什么大批文臣武将降清,而不是归附南明或大顺
- 露梁海战为什么会说是明朝海军最后的辉煌原因出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