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的个人作品是什么样的风格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

个人作品
【黄遵宪的个人作品是什么样的风格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诗作思想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 。由客家商民而上升到官宦的家庭带有的平民气息和现实精神影响着黄遵宪,他从中年以后又亲身经历了戊戌前后一系列的政治风浪,这在他心中掀起了轩然巨波 。所有这些,为他提供了创作新意境、新风格、表现新事物的“新派诗”的很好的生活基础和思想感情基础 。他忠实地表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痛苦矛盾、理想追求,忠实记录了中国在那个历史新阶段的许多震撼人心的事件,构成他的诗作的新内容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题材新颖、主题新颖 。表现了新时代的生活,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文化风貌、政治风云,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渗透着现实主义精神,贯穿着反帝爱国图新的精神 。
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 。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 。还利用诗歌直接为改良主义运动服务,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宣传外国的科学文明 。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他的理论,取得了成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 。
主题题材
黄遵宪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 。从1877年(光绪三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 。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 。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 。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 。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人境庐诗草自序》),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是一块标志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阶段转向革新时期的里程碑 。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 。在反帝方面,从抵抗英法联军到庚子事变,他的诗都有鲜明反映 。特别是关于中日战争,他写下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诗作,反帝卫国思想尤为突出 。诗人在这类主题的作品里颂扬抗战,抨击投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 。其中不少篇章,规模宏伟,形象生动,表现出诗歌大家的气魄和功力 。如《冯将军歌》中写道:“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 。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 。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 。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 。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 。”将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材鸷猛无前的英雄形象和冯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活现于纸上 。
黄遵宪早在《感怀》、《杂感》、《日本杂事诗》等作品中即批判陈腐事物,赞赏派遣留学生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新事物 。后来他更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变法维新,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黄人捧日撑空起,要放光明照大千 。”(《赠梁任父同年》)戊戌政变发生,他作《感事》、《仰天》等诗痛惜新政夭折,忧虞国家前途,百感交集,情思深挚:“忍言赤县神州祸,更觉黄人捧日难”(《感事》其八) 。但他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