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愿原名仁亶,年轻时文武全才,武则天在位时官至殿中侍御史 。当时,御史郭霸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都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 。张仁愿严辞拒绝,因此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 。
与王孝杰关系不睦 。夏官尚书王孝杰担任吐刺军总管时,张仁愿为监军,派人去向皇帝告状,使王孝杰被削官为民,而张仁愿则升为侍御史 。
697年,任命张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 。698年,武则天命他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702年武则天命张仁愿负责幽州、平州(今河北卢龙)、妫州(今河北怀来东南)、檀州(今北京密云)四州防御,与薛季昶互为犄角,共拒突厥 。706年,唐中宗任命张仁愿为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因政绩突出为人称赞道:“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 。”707年,张仁愿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御史大夫,屯边防御突厥 。
漠南腹地修筑三城,建立三受降城体系,掘墓后突厥 。
【张仁愿举报王孝杰,建立三受降城】当时,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而在黄河北岸有一拂云祠 。突厥每次出兵,都要在祠中祈祷,然后再发兵南下 。708年,默啜统帅全军西攻突骑施(西突厥部落),后方兵力空虚 。张仁愿便上奏朝廷,请求乘机夺取漠南之地,并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受降城,以断绝突厥南侵之路 。
奏疏送至京城后,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太子少师唐休璟表示反对,并道:“两汉以来,朝廷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虏腹地筑城,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最终只怕还是要被敌虏占据 。”张仁愿执意请求,最终得到中宗同意 。
张仁愿又上表请求留下戍边岁满的兵士,以加快工程进度 。当时有二百多咸阳籍士兵不愿筑城,集体逃走,结果被张仁愿抓回,全部斩于城下 。从此,筑城军民无不尽心尽力,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将三城全部筑成 。
三座城池中,拂云祠为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对朔方,而西城南对灵武,东城南对榆林,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里,北面都是沙漠 。张仁愿又向北拓地三百多里,并在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东)北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 。从此,突厥不敢度山放牧,朔方不再受其攻掠,每年节省军费上亿,裁减镇兵数万人 。
后突厥汗国非常强大之时,唐朝张仁愿在漠南突厥之地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三受降城体系是唐朝建立的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使突厥汗国的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地区成为唐朝北疆内的军事地区,被唐朝控制 。后突厥默啜可汗无力返回漠南,不得不返回漠北 。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 。自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后,后突厥汗国的国力大为削弱,最后被唐朝与回纥联合攻灭 。后突厥汗国的衰弱与灭亡,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是其重要原因 。
不久,张仁愿回朝任职,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并拜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 。同年秋,张仁愿再次返回边地,唐中宗还亲自赋诗饯行,后又加镇军大将军 。唐中宗李显评价:“持节朔方道大总管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器宇端雅,风神秀杰,谋韬玉帐,寄重金坛 。故得累司文武,历参边镇 。蓟州作牧,既纾东顾之忧;榆塞总兵,方释北垂之虑 。”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张仁亶(张仁愿) 。唐朝名将,我们记得李靖、记得侯君集,谁还记得张仁愿,然而他的丰功伟绩不输给凌烟阁的任何一位功臣 。
- 此人被举报要谋反,皇帝完全不怪罪他,还送嫔妃伺候他
- 唐初定边名将张仁愿:再次遏止突厥的北地长城
- 生态环境部:鼓励依法实名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 甄嬛传中曹琴默都举报了华妃都归依了甄嬛为什么没有活下来呢
- 官员被举报贪污,箱子打开后百姓连忙称赞
- 一代权臣纳兰明珠:向朝廷举报自己谋反的宰相
- 《巴清传》被举报后删减了哪4集?举报理由是什么?
- 明清时期的举报制度是怎么样的?明清制度简介
- QQ发现不良的用户或恶意网址如何举报
- 张仁愿简介唐朝名将武则天殿中侍御史张仁愿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