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禅让(拼音:shàn ràng),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
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 。
人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尧舜相传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禅让”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 。
概况
中国上古五帝时代(公元前2337年—公元前2110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后半期 。年代数据参见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下同)产生中国领导人的制度 。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
【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 。该制度于公元前2338年被废除 。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一种“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这是一种非血统的或称“拟血统”的王位继承制 。从黄帝开始,王位基本上不传于嫡系长子 。黄帝姬姓,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称“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颛顼族子喾继承,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 。尧便对舜进行了3年考核,认为他可以胜任,就命舜摄政 。舜的政绩得到各方肯定,于是帝尧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舜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国家领导人 。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国家领导人 。经过治水考验,各方意见认同大禹的表现,于是帝舜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大禹做自己的继承人 。禹在舜死后便成为国家领导人 。禹继位后也以同样方式先后指定了皋陶、伯益作候补继承人,只是似乎没有正式举行过正式的禅让仪式 。这种经过各方诸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作法,反映了中国五帝时代复杂的部族政治现状,是部族政治角力的结果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 。以后历代相沿 。禅让制名存实亡(所谓“名存实亡”,是指后代王朝开国实行世袭制前,仍然有一次重大的“禅让”仪式,如商朝开国的时候,商汤召开三千诸侯大会,会上商汤“三让王位”;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也曾“三让王位” 。“三让王位”与其说是政治表演,不如说是远古禅让制度的孑遗) 。
传说时代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观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 。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有不少记载 。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 。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 。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