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物理的两位先驱黄昆和谢希德( 二 )


20世纪40年代,黄昆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时与同事们合影
在完成博士论文后,1947年,黄昆到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处工作,玻恩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也是晶体原子运动系统理论的开创者 。工作中,玻恩发现黄昆熟悉这门学科,且有深邃见解,便将完成用量子力学阐述晶格动力学理论的《晶格动力学》专著的重任交给了黄昆 。
除了撰写《晶格动力学》,这段时间黄昆还连续完成了两项开拓性的学术贡献 。一项是提出著名的“黄方程”和“声子极化激元”概念,另一项是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里斯(A.Rhys,中文名李爱扶)共同提出的“黄-里斯理论” 。他与妻子在1950年合写的这篇论文,至今仍是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们必引的经典文献 。
【中国半导体物理的两位先驱黄昆和谢希德】1955年,北京大学第一届半导体方向毕业生和黄昆合影
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
1951年底,黄昆先生怀着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殷切心情,放弃了个人科学生涯中获得重大成就的机遇和国外的优越生活条件,满腔热诚地回道自己深爱的祖国,就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他认为,在中国培养一支科技队伍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在学术上的成就 。
1952年院系调整后,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黄昆等人登上北大讲台,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普通物理课 。
1955年,北京大学第二届半导体方向毕业生和黄昆合影
在北大任教期间,黄昆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为中国信息产业培养了第一批人才,包括现在活跃在固体物理学科研和教学岗位上的甘子钊、秦国刚、夏建白等好几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任教期间他还主持本科生教学体系的创建工作,并著有《固体物理学》以及与谢希德教授合著的《半导体物理学》 。这两部著作都以讲解透彻、精辟著称,一直是我国理工专业学生和科研人员必读的著作 。
“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1957年毕业生和黄昆合影
经过英国多年的在固体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黄昆当时属于国际上的领头科学家,他的水平无疑在国内固体物理领域首屈一指 。他率先提出在北大开设“固体物理”课程及“半导体物理”课程 。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从无到有,逐渐形成系统的专业物理课程 。从事“两弹一星”研究的许多科技人员都从这里走出,或者曾经聆听过他的授课 。
从那时起,在近30年的时间,黄昆只发表了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他把它献给了导师玻恩 。
“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内,铭刻着这样一块石碑,这里是黄昆工作和生活过20多年的地方 。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接见杨正宁时合影,后排左三为黄昆
邓小平同志亲自点名的半导体所所长
1977年秋天,是黄昆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他在中科院半导体所重新开始了科研工作 。黄昆认为既然身在研究所,自己就必须在科研第一线工作 。在研究所不做研究,情理难容 。
黄昆想,科学家老了会掉队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知识老化,特别是基础理论和方法跟不上发展;二是由于地位,容易脱离第一线的具体工作以致自己原来的老本也会逐步忘记 。他分析自己的情况,认为,要把几十年基础理论的发展认真地补上,恐怕是做不到的 。
但是,研究中断了近30年,这30年国内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自己年龄已近60,研究怎样才能做得起来呢?他拿定主意,坚持自己动手做第一线的具体工作,做自己能做的事 。
1984年,黄昆在美国旧金山出席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