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山轮战后期的一次拔点作战的1.7战斗战斗的规模如何

1.7战斗是两山轮战后期的一次拔点作战,战斗规模不是很大,双方都是80人左右,但是越军是防守,解放军是进攻,越军的地理优势很大 。他们的阵地是一座石山,山上有很多天然形成的溶洞以及石缝可以藏兵 。这样的地方在如果正面进攻的话,基本上都是进攻部队一直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必定被打得伤亡惨重,最后没几个人能够冲上阵地 。所以我军指挥部,决定使用小股突击队趁夜潜伏,配合炮兵轰炸,彻底清除掉敌人的藏兵洞的作战方法 。
当时中越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但是在越南国内,反对政府跟中国改善关系,主张死磕到底的人很多,所以此战有以战促进和的意思,之后大约是在1988年,中越双方就达成了初步的停战协议 。越军防守这个阵地的本来只有50人左右,我军进攻的部队是兰州军区某部4连抽调兵力组成突击队,大约是80人 。后来在战斗发起之前,敌人防守的兵力增加30人,这与我方进攻的兵力差不多 。而在一般的阵地攻防战之中,进攻的兵力都是比防守的兵力要多一些才行,而4连的战士毫不畏惧,迎难而上 。
【作为两山轮战后期的一次拔点作战的1.7战斗战斗的规模如何】要完成这个任务的难点不在于战斗,而在于如何悄无声息地前行到敌人藏兵洞附近隐藏起来 。这要求突击队,从我方高地出发直到预定的潜伏位置,以及到战斗发起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不能发出一丝声响 。一旦被敌人发现,不仅敌人的炮弹会劈头盖脸地砸过来,敌人高地上工事里边的轻重机枪迫击炮,还有附近阳山和小青山高地上的火力也会立刻集中向我军进攻部队射击,这样必将导致进攻部队死伤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所以执行这个任务的艰险不亚于在刀尖上行走 。
在1月6日的晚上4点左右,突击队第一梯队出发,人数大约是11人 。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敌人的警戒雷场 。工兵队长严树军以最快的速度清扫了敌人埋设的地雷82枚,并且还解除了敌人设置的几道诡雷,为部队顺利前进开辟了道路 。而敌人不定期地往山下扔手榴弹和使用机枪扫射,子弹溅起的沙土打到战士们脸上,但是所有战士都镇定自若,毫不慌张 。战士们翻上了70多度的山坡,顺利地前进到敌人的藏兵洞附近,只是这个时候天已经快亮了 。
1.7是阳历的1月7日,也就是说农历恰好是在寒冬那月 。老山虽然属于亚热带,但是那里在深冬的时候,有冷风吹拂加上岩石的吸热,很多战士都感冒了,却都要忍住不能咳嗽和打喷嚏,战士们死死地憋住,一个个脸蛋,憋得通红 。憋着喷嚏也会造成那种奇怪声响,后来有人想到了,用急救包当成口罩,蒙在嘴巴上,这种声响被极大地减弱了 。太阳升起来之后,战士们必须钻进石缝里边去躲藏起来,除了不可磕碰岩石发出声响之外,他们还要祈祷自己的运气够好 。
这个时候后续的梯队还没有到达,如果此时越军起来巡查,他们将会极度危险,比较幸运的是越军并没有起来巡查 。他们顺利地熬过了这个白天,太阳再一次落下山去 。晚上的时候,敌人很难发现他们,只是造成他们的行动很不方便,后续梯队也在陆续往高地上开进 。山上还有很多老鼠,它们受惊之后也会发出声响,可能是越军习惯了跟老鼠一起生活,老鼠发出的声音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
这期间还有一个战士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活动的石头,石头往山下滚去,引起了越军的注意 。越军也只是往外扔了几颗手雷,吓唬可能存在的敌人就回去睡觉去了 。敌人不定期的火力警戒一直在继续,经常有机枪就在他们头顶上一两米的地方扫射,手雷就在他们身边7到8米的位置爆炸 。到战斗发起之前的10分钟,所有突击队员都已经顺利地穿插到位 。都在等着早上七点战斗发起的这一刻,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点意外,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战士郗文华身上,郗文华当场牺牲,而趴在他旁边的董永安身受重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