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铉生平简介,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南明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30-1664年),明朝宗室,袭封为韩王,被李自成部将拥立为皇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 。
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定武帝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朝相抗衡 。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害 。
第二年,定武帝朱本铉死 。
人物生平
野史中关于定武帝的记载:朱本铉是明朝宗室,世袭封为韩王 。正当南明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 。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永忠(原名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为联明抗清,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定武帝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满清相抗衡 。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 。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 。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 。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 。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明朝降将吴三桂击败,郝永忠被俘杀 。次年即定武十九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朱本铉驾崩,死因无详细记载,葬处不明 。
真实质疑
抗清活动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澄清 。清朝初年查继佐撰写的《罪惟录》中依据不可靠的传闻在南明诸主间添了一位所谓年号“定武”的“韩主”,对后世研究南明史事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
其文云:韩王本铉,系太祖十九子宪王松之后,世封平凉 。崇祯十六年,李贼自成陷陕,王被执,间脱 。适献贼陷楚,其部将郝永忠者枭悍,军中望永忠摇旗辄奋,遂以郝摇旗著名,敌遇之震 。及献贼死,摇旗内款,独奉韩王为主 。自闽事坏(指隆武帝遇难),韩便称尊,改元定武 。尝移书桂主(指永历帝),叙长幼,不称臣 。……癸卯(1663,康熙二年)定武十七年,来亨被困,弃七连,保谭家寨 。永忠与二虎(指刘体纯)合力,从来亨北御,大战四昼夜,北协湖广之师大挫 。已而,巫山不能守,先败 。房山旋败,韩主不终 。
以顾诚为代表的一些南明史学家质疑“朱本铉”的存在,认为是查继佐讹传,其论据主要包括:
一,郝摇旗原是大顺军李自成部下偏裨,误作大西军张献忠麾下之枭悍 。
二,永忠乃郝摇旗联明抗清后隆武帝所“赐”之名,误作本名 。
三,郝摇旗长期追随永历朝廷,不仅同何腾蛟、瞿式耜交往甚多,还曾在桂林亲自护卫永历帝出逃(见上文),误为自隆武帝遇难后即拥戴韩王本铉称尊,改元定武 。
四,即便有明初所封韩王后裔在大动荡中流落他乡自称或被推为“韩王”,也不可能名为“朱本铉”,因为按朱元璋亲自反复修改酌定后颁布的《皇明祖训》《礼仪》篇规定了诸藩命名世系的二十字,“本”字为封于山东兖州的鲁王位下第十九世,明朝灭亡时鲁藩才传到第九世“以”字辈,如袭封鲁王朱以派、朱以海(即鲁监国)兄弟,根本不可能出现“本”字辈;韩王位下没有“本”字辈,韩王由朱元璋所赐的辈分排行用字为“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所谓“韩王朱本铉”完全是空穴来风 。
以孟森和柳亚子为代表的另一派南明史学家则倾向于肯定朱本铉的存在,认为是韩王朱松后裔,但所引资料多来自野史,尤其是《张苍水年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