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汉园三诗人quo;之一:卞之琳的生平事迹简介

卞(biàn)之琳(1910.12.8-2000.12.2) , 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 祖籍南京市溧水区 , 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 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 , 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 。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 , 西语教授 , 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
卞之琳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 , 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 , 新诗创作 。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 , 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 , 深受赏识 , 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 , 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 。因为这段经历 , 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 , 曾经受过"新月派"的影响 , 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 , 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 ,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精巧玲珑 , 联想丰富 , 跳跃性强 , 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 ,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 , 诗意大多偏于晦涩深曲 , 冷僻奇兀 , 耐人寻味 。
【quo;汉园三诗人quo;之一:卞之琳的生平事迹简介】卞之琳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 , 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 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年-1949年) 。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 , 任讲师 , 副教授 , 定级教授 , 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
卞之琳苦恋的对象是张充和 。1933年 , 卞之琳虚岁23 , 夏天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 , 秋天认识了来北大中文系念书的张充和 。因为张充和 , 卞之琳诗创作也发生了很有意味的变化 。当 初闻一多先生曾经当面夸他在年轻人中间不写情诗 , 他自己也说一向怕写私生活 , "正如我 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激情 , 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 , 越 是不想写诗来抒发 。事实上我当时逐渐扩大了的私人交游中 , 在这方面也没有感到过这种触 动 。""但是后来 , 在1933年初秋 , 例外也来了 。"--他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 --"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 , 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 。由于 我的矜持 , 由于对方的洒脱 , 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 , 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 颗朝露罢了 。不料事隔三年多 , 我们彼此有缘重逢 , 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 的一粒种子 , 突然萌发 , 甚至含苞了 。我开始做起了好梦 , 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 , 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 。仿佛作为雪泥鸿爪 , 留个纪念 , 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 。"但事情并不到《无题》诗时期为止 , "这番私生活以后 还有几年的折腾长梦" 。说得更郑重一些 , 这其实是一个人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经验和记忆 。其中不乏一些感情的细节 , 如《无题三》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