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大家是哪三个人中国画史上三大画家的简介

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 。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新画风 , 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面貌 。
【北宋三大家是哪三个人中国画史上三大画家的简介】北宋三大家另指中国书法史上的黄庭坚、苏轼、米芾 。
董源字叔达 , 人称董北苑 。五代南唐时曾为后苑副使 , 后入北宋 。他的山水画承荆浩、关仝的传统 , 变更方法 , 创用"披麻皴" , 建立一种平和秀雅的风格 。水墨学王维 , 着色学李思训 , 墨气淋漓 , 放纵活泼 。工秋岚远景 , 大多画江南真景 , 岚色郁苍 , 枝干劲挺 , 平淡天真 , 表现出江南山水的特有情趣 。
董源不仅以画山水见长 , 也能画牛、虎、龙及人物 。作为山水画家 , 董源也是不专一体的 。宋人称许其大设色山水景物富丽 , 宛有李思训风格 。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 。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 , 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 。他用笔甚草草 , 近视几不类物象 , 远观则景物粲然 , 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 。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 , 将夏天江南的丘陵 , 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 。
宋代沈括称他"多写江南真山 , 不为奇峭之笔" 。所画山形 , 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 , 大都为坡陀起伏 , 土山戴石 , 很少作陡峭崭绝之状 。这与较早于他的荆浩所表现的气势雄伟的北方山形正好成为鲜明的对比 。董源很重视对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刻画 , 每每都带有风俗画的情节性 , 有时实为全画的题旨所系 。虽形体细小 , 简而实精 , 人物皆设青、红、白等重色 , 与水墨皴点相衬托 , 别饶一种秾古之趣 。其传世作品还有《龙宿郊民图》等 。
董源所创造的水墨山水画新格法 , 当时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随 , 后世遂以董巨并称 。在宋代 , 除了米芾、沈括十分欣赏董巨画派之外 , 一般论者对董巨的评价并不高 。到了元代 , 取法董巨的风气渐开 。汤垕认为:"唐画山水至宋始备 , 如(董)元又在诸公之上" , 对董源有了新的认识 。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吴门派 , 更奉董源为典范 , 明末"南北宗"论者虽然在理论上尊王维为"南宗画祖" , 但实际上却是在祖述董源 。元代黄公望说:"作 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 , 如吟诗之学杜也" 。清代王鉴说"画之有董巨 , 如书之有钟王 , 舍此则为外道" 。董源在后世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罕见的 。
据画史记载 , 董氏善山水人物、云龙、牛虎 , 无所不能 , 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 开创南派山水 。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 , 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 , 唐无此品" 。米芾曾盛赞其山水曰:"峰峦出没 , 云雾显晦 , 不装巧趣 , 皆得天真" 。五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 , 疏林远树 , 平远幽深 , 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 , 皴文甚少 , 用色浓古 , 人物多用红青衣 , 人面亦有粉素者 。二种皆佳作也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 , 龙工秋岚远景 , 多写江南真山 , 不为奇山峭之笔" , 又称"其用笔甚草草 , 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 远观则景物粲然……" 。擅画水墨及淡着色山水 , 喜用状如麻皮的皴笔表现山峦 , 上多矾头(山顶石块)苔点 , 多画丛树繁密 , 丘陵起杖 , 云雾显晦和溪桥渔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 , 后人称其所作平淡天真 , 为唐代所无 。也有设色浓重之作 , 山石皴纹甚少 , 景物富丽 , 近于李思训格调 , 而较放纵活泼 。兼工龙、牛、虎和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