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辽金时郎君西古城:城墙内外均有壕沟

郎君城为一对“对子城”,包括东、西分布的两座城址,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振兴乡东南部和东部,分别称之为“郎君西古城”和“郎君东古城” 。在清末的文献《黑龙江舆地图》和《大清帝国全图》中均对其有记录和标注,名之为郎君城 。城址因处于松花江干流沿岸,濒临当地“郎家渡口”而得名 。东、西两座古城相距约1.5 公里 。
网络配图
郎君西古城位于汤原县振兴乡振兴村东北1 公里处,东距松花江约2 公里 。城址处于三江平原西部,小兴安岭东南麓,松花江下游左岸,其南部和西南部为黑鱼泡湿地自然保护区;东南14 公里与处于松花江右岸的瓦里霍吞城址相望,南距桦川县城9 公里 。城内地势较为平坦 。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夯土版筑,东墙长200 米、西墙长250 米、北墙长450 米、南墙长470 米、周长约1370 米 。墙外有护城壕 。现南墙、西墙南段、东墙南段被松花江堤坝叠压 。墙垣存高2 米,基部宽9 米,上口宽2米 。墙外有马面,北墙有5 个、西墙有3 个、东墙北段有1 个;东墙南段与南墙因修江堤被破坏,致使马面无存 。通过钻探,在南城墙外侧发现马面5 个、东城墙南段发现马面3 个 。东北角与西北角各有角楼1 座 。西墙南段有带瓮城的门址一座 。城址内分布着较多的布纹瓦和轮制灰陶片 。
郎君东古城位于汤原县振兴乡古城村东南100 米处,西距松花江约4 公里 。城墙为夯土版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00 米,南北宽150 米,墙垣存高1.5 米,上口宽1.5 米,基部宽6 米,周长700 米 。墙外有护城壕 。现南墙被松花江堤坝叠压 。墙垣外端分布有马面,北墙、南墙各有3 个,东墙、西墙各有2 个;东北和西北各有1 座角楼;东古城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子城,子城平面呈菱形 。城址内地表分布有少量陶片等遗物 。
网络配图
根据城址的形制特点及出土遗物分析,两座城址的年代为辽金时期 。郎君西古城、郎君东古城以往的考古工作较少 。为配合三江治理之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建设,2015 年11 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考古钻探队对两座城址的南部区域分别进行了考古勘探,进一步明确了城址的形制和范围;在此基础上,2016 年6~7 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郎君西古城相关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 。
西门址及瓮城 郎君西古城西墙南段有一门址,外部环绕瓮城,瓮城门口南向开 。瓮城墙大部分保存较好,门址位置被旧坝址叠压 。此次重点发掘瓮城及西门址,以确认西门址的形制、瓮城墙走向及外壕的建构情况 。于瓮城内布5×5 米探方19 个,清理面积约475 平方米 。
瓮城平面大致呈马蹄形,环绕西门址修筑城墙,南部与西城墙交接处有一缺口,应为瓮城出口 。瓮城内南北长约18.1、东西宽约17.6米 。经钻探,西门址宽约5.5 米,瓮城出口宽约9.4 米 。
网络配图
由于河水冲刷及修筑坝址,对瓮城内遗存破坏严重,存留的遗迹不多 。所筑江堤大坝较宽,将门址叠压其下,此次未清理至门址的具体位置,仅对瓮城墙结构及修筑方式有所了解 。瓮城内遗迹清理道路一段;可见多次洪水淤积情况 。瓮城内发现大范围夯土基础分布 。
瓮城内堆积简单 。第①层为表土层,厚0.1~0.25 米 。黑褐色,土质较疏松,含大量的植物根系,少量的残砖,瓦片,石块等 。第②层为黄褐色砂土,厚0.15~0.35 米 。土质疏松,含有大量的砂粒,较纯净 。第③层为夯土层,厚0.2层~0.3 米,土层较为密实纯净 。此夯土层可能系瓮城内的路面垫土层 。夯土层下为纯净的淤沙,即生土层 。
【考古发现辽金时郎君西古城:城墙内外均有壕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