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一句话叫"物极必反",意思大家都懂,不用俺解释了,但看引用之出处都说是来自于《吕氏春秋》,全句为"全则必缺,极则必反",但我在读司马迁《史记》时感觉,这话的出处应该归于蔡泽,原话为:"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
这个蔡泽的故事真是不多,大概是属于不值得一写之人,司马公的《史记》中是将其同范雎同为一传,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这范雎虽然在名气上不如前辈之商鞅,后进之李斯,但却在大秦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小,而且故事也是多多,司马迁对他的介绍也是不惜笔墨的 。司马迁将这两人并传而书,肯定二者是紧密相关之人,但不少人知道范雎,而极少人知道蔡泽 。
蔡泽,生卒不详,战国时河北万全人,当时属燕国,善辩多智,游说诸侯 。蔡泽在走投无路入秦,经范雎推荐,被秦昭王任为相 。随后在秦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 。曾献计秦昭王杀信陵君、灭东周 。
几个月后,因被人攻击,害怕被杀,辞掉相位,封纲成君 。居留秦国十多年,秦始皇时,曾出使燕国 。他在哲学上,倾向于道家,着重发挥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 。
要说蔡泽,就必须说范雎 。说实话,我是很不喜欢这范雎的,原因就是战神白起的死因是起于他,不是他拱火,白起是不会落到自刎下场的 。但这个人的才能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他提出的"远交近攻"之计,乃嬴政时的国策,影响深远,并对秦统一六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范雎这个人做到秦相的位置那是历尽了磨难,被人打死后丢在厕所里,然而他命大,又活过来了,逃到了秦国,靠着聪明才智和一张大嘴,终至丞相之位 。他有个特点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反过来,他也是个谁瞪他一眼也都要报复之人,那个著名的"睚眦必报"的成语,便来自于他的"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才大心眼小是范雎的特征,他的智慧和辩才肯定是当世一流,在他眼中自是没几人能入得他的法眼,但司马迁这《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有关蔡泽的内容,主要就是写蔡泽如何拐弯抹角,旁征博引地一通忽悠,居然把范雎说服了,内容就是要他激流勇退,以保后半生的平安 。至于这蔡泽之前和以后的作为,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几无交待 。
其实,蔡泽劝范雎之时,这范老兄的黄金时间已过,在走下坡路了 。因为范雎向秦王举荐的亲信郑安平和王稽都犯了大罪过,秦王责备范雎,范雎内心感到愧疚 。正处于进退维谷之时 。
反观这蔡泽,他是燕国人,如张仪和苏秦一般,到处兜售自己,游说大小诸侯,但都没人理他,他距理想的实现,一直如水中月,镜中花,看着同道中有人成功,更是心中发急,可能适逢范雎遑遑之日时,这蔡泽正好在秦国,于是他感到机会来了 。他先是用激将法,四处散布说,有个叫蔡泽的大才之人到了秦国,只要让他见到秦王,就一定会得到重用,而那个范雎的相位必定不保 。
这话还真就传到范雎的耳中,心高气傲的范雎如何受得了,马上派人把这狂人找来,要看看这是来自何方的哪路神仙 。
初见范雎时,这蔡泽傲气十足,并不下拜,只是象征性地作了个揖 。范雎开门见山,咄咄逼人地问道:"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没想到蔡泽回答说:"然也" 。这把个范雎气了个仰板,一时竟无以言对 。只好说道:"请闻其说" 。
蔡泽就先从"四时之序"讲起,针对范雎现在的所作所为,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先从臣子的目的性谈起,到想获得的终极目标,让范雎一直是点头称是 。
- 金桔的热量高吗 减肥可以吃金桔吗
- 炸鸡柳外面裹的是什么粉 炸鸡柳裹蛋清还是蛋黄
- 杨隆演: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
- 韩信用自己辉煌而短暂的一生为世人总结了五大经验教训
- 饶子健: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将军
- 刘继卣有着怎样的性格?他是怎样一名连环画画家
- 王仲荦的治学经验大体有几点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有哪些
- 惠特曼生平都经历了什么事情他作品出版情况是什么样的
- 诸乐三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 赵良栋是谁?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