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是元末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个势力为什么最后会失败了

【陈友谅是元末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个势力为什么最后会失败了】陈友谅是元末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个势力,在当时四大起义军力量中他排在首位,也是朱元璋最强劲的敌人 。他的一贯宗旨就是不按道理出牌,做事全凭自己的规矩,所以在他这里只有胜者,不存在什么道义 。这种性格再加上他的能力,很快使他成为了最强大的霸主,当然这也是导致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要想知道他的性格是怎么导致的,我们要从他的出身开始说 。
元代由蒙古族人统治,他们当政时把人们分成了四等,第一等当然就是蒙古人了,在当时是最尊贵的 。第二等是色目人,像吐蕃、波斯之类的都属于色目人 。第三等就是汉人,对于蒙古人来说汉人在他们眼里太劣等 。但是还有一种更下等的人,就是南人 。陈友谅就是南人,而且是渔家出身,可以说他的出身很卑微了 。所以小时候的陈友谅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挤,都说渔家人身上有鱼虾的腥臭味,所以陈友谅很不招人待见 。可他又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于是他努力读书,迫切的想要得到尊重 。
后来终于凭借着有点文化在县衙里谋了一个文职的差事,陈友谅本来以为自己当了差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了,然而并没有 。这些嘲笑和孤立给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没有体会过人情味所以人情味在他眼里不值一提,他看到最多的就是,要想出人头地就要把别人踩在脚下 。他意识到,自己的出身是注定不会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有什么前途的,所以当起义声四起的时候,他毅然的加入了红巾军 。
他加入了起义势力‘天完国’大将倪文俊的队伍,倪文俊也是打渔出身,和陈友谅有点投脾气,而且陈友谅识字,还当过县吏,倪文俊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倪文俊也很厉害,他在天完国危难的时候力挽狂澜,很快就成了大元帅 。倪文俊势力大了以后就把陈友谅也放了出去,让他自己带兵,并且把他视为心腹让他驻守战略要地黄州 。
这时的陈友谅只能算是小有势力,因为他上边还有老大倪文俊,而倪文俊上面还有一个老大徐寿辉 。没多久倪文俊和徐寿辉就闹掰了,倪想杀了徐夺取政权,结果失败了,倪只好前来投奔陈友谅,他当时把这个心腹安排在这里就是为了给自己铺好退路,准备东山再起 。可是他看错陈友谅了,陈的眼中可没有什么恩情之类的,他要的很明确,就是上位,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杀了倪文俊,提着人头交给了徐寿辉 。
杀了倪文俊以后很快得到徐寿辉的赏识,让他接管了倪的队伍 。徐寿辉没想到,他连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都杀,早晚有一天也会杀了自己 。陈友谅当然早就有这种想法了,但是时机还不成熟,当时徐寿辉手下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一个很强大的势力,就是赵普胜 。想要完全夺权就要除掉赵普胜,思来想去没什么好的借口,陈友谅转念又一想,我不就是想杀他吗?杀了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有借口呢?就这样,找了个和赵普胜吃饭的机会,就把他给杀了 。
陈友谅的做法简单有效,但是去容易失去人心,因为他太没章法了,不讲道义,这样的人谁还敢信任他?他的做法虽然很简单的吞并了赵普胜的兵力,但当时的几员却纷纷离去都投奔了朱元璋,并且以后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掉赵普胜之后,徐寿辉就成了傀儡,大权都掌握在了陈友谅的手里 。徐寿辉知道自己完了,于是主动交出政权想保住性命 。陈友谅把政权收下了,徐寿辉的性命也一并给收了 。杀了徐寿辉之后,陈友谅自立为王,取国号为‘大义’ 。
最不讲道义的陈友谅取了一个‘大义’的国号,这是一种讽刺,也让他失去了人心 。为他作战的士兵没有像朱元璋的军队那样,充满信仰和愿景,所以就算陈友谅能力再强,历史也不会把一个时代交到他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