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隋朝对西突厥的关系上起过很大的作用

裴矩在隋朝对西突厥的关系上起过很大作用 。隋朝大业年间,西突厥的处罗可汗处境很是不利,从前臣服的国家开始反叛,铁勒部这时力量也逐渐强盛,对处罗可汗发起连续进攻 。裴矩得知这一情况,便给隋炀帝出了个主意,利用处罗可汗的母亲向氏对西突厥发动外交攻势 。原来处罗可汗的父亲泥利可汗娶的是汉人妻子向氏,泥利可汗死后向氏又嫁给了处罗可汗的兄弟婆实特勒 。开皇末年向氏和丈夫来内地朝见隋朝天子,不久达头可汗和隋朝之间发生了战争,于是特勒夫妇就留在了隋都,朝廷把他们安置在鸿胪寺,也就是隋朝的国宾馆 。
大业四年二月,隋炀帝根据裴矩的建议派崔君肃出使西突厥,但处罗可汗并没有把隋朝人放在眼里,于是隋使便为可汗分析:突厥原本是一国,后来一分为二,互相仇杀兵戎相见已有几十年,至今也不能消灭对方,就是因为力量相当 。现在启民可汗率百万之众向隋称臣,目的就是要借隋朝力量来消灭你 。合二大国灭西突厥应该没有什么困难,隋朝的大臣也普遍赞成,只要大隋天子不表示反对,出兵西征日子也就在眼前 。可汗的母亲知道要攻打西突厥,担心可汗你的安全,日夜在宫门外哭诉,天子见她可怜,为此而放弃了出兵 。向夫人请求天子派使臣来劝说可汗向大隋称臣,要求给儿子与启民可汗相同的待遇 。
可汗如果向大隋天子称臣,你的国家就能保全,母亲向夫人也可享长寿 。否则向夫人就是在欺骗隋朝的天子,肯定会被杀头而隋朝也将会同启民可汗向你发动进攻,到那时候可汗的死期也就不远 。难道你就因为不肯下跪,眼看母亲丧命;难道你就因为不愿称臣,宁可葬送自己的国家 。处罗可汗被隋使说动,下跪接受隋炀帝的诏书 。隋使又进一步游说:“启民比可汗称臣要早,可汗如果要和启民竞争,就应该有更好的表现 。”隋使告诉处罗可汗,吐谷浑是启民可汗小儿子的外婆家,现在隋朝又将义成公主嫁给了启民可汗,为了不引起隋朝的疑心,启民可汗和吐谷浑断了交,吐谷浑因此也停止了对隋的朝贡 。
如果可汗愿意对吐谷浑出兵,隋朝肯定会出兵援助 。打败了吐谷浑你再从容去长安不是更好?处罗可汗接受了隋使建议,使臣回来给隋炀帝带来了西突厥称臣的好消息,裴矩开始为隋炀帝筹备第二年的西巡 。大业五年(609年),隋朝第一位突厥专家长孙晟去世,此后西域和其他边疆问题隋炀帝更多地依赖于裴矩 。裴矩主张重点打击的对象吐谷浑在隋朝时立国已经有三百多年,它的国名得之于始祖吐谷浑,此人原是西晋鲜卑慕容部首领涉归的长子,但吐谷浑只是小老婆所生,与嫡子慕容关系很不融洽,一生气他就从辽西跑到了甘肃,在洮河西面的松甘草原放牧 。
吐谷浑率领的鲜卑人渐渐征服了土著的羌人,他的子孙势力一直扩展到青海,建立了吐谷浑汗国 。但鲜卑在五胡中文明程度最低,结果这些征服者反被被征服的羌人同化西魏大统六年(540年)吐谷浑人建都于伏俟城,其位置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切吉)河南距青海湖约十五里,周围是一片地域开阔、水草丰美的大草原 。古城略呈方形,东西长二百二十米,南北宽二百米,墙基宽十七米,高十二米,至今仍然相当完整 。在城内的中轴线两侧,有几组建筑遗迹隐约可见 。城内偏西处有一长、宽各约七十米的小方城,城外尚有用砾石筑成的外郭 。外郭的北墙已被河水冲毁完整的南墙长达一千四百米 。
这种城内有城,城外有郭及以中轴线为基础的建筑布局,反映了汉式城郭制度的基本特点,又颇具民族风格,体现了吐谷浑文化的多元性 。当地藏人称古城为“切吉加夸日”,藏语“夸日”为城,“加”为汉人,意思就是切吉地方的汉人城 。因为这里自古以来,一直是兄弟民族游牧之地,他们没有筑城而居的习惯,加上年代久远,后人不知其来历,就误认为是汉人所筑,其实它就是公元6~7世纪赫赫有名的吐谷浑王城 。吐谷浑人也有王公贵族、仆射、尚书和中郎将军,汗王戴黑色的帽子,王的妻子头戴金花,他们的衣服和器械与汉人有许多相同之处,贵族外出多戴面罩,妇女上襦下裙(上面短衫下面裙子),头上装饰着珠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