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是君权至上的社会体制,同时也是一个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社会 。中国历史上有明确史书记载可查的皇帝有近五百人,但仅有一位女性皇帝,那就是武则天 。但是,虽说中国封建社会执政是以男性为主导,但是并不乏女性政治人物,其中更是不乏掌管国家最高权力之人 。
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们,通常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皇太后,其中将“皇太后”这个身份发挥最“淋漓尽致”的绝对是非慈禧太后莫属 。而这位慈禧太后能够在以防外戚和女性干政最为严密的清朝脱颖而出,不得不堪称一个奇迹 。而这个奇迹之起始点,就是一份看似缜密却漏洞百出的遗诏 。
图1 慈禧(1835年—1908年)
这份遗诏就是咸丰皇帝临终前留下的托孤遗诏,这份遗诏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
1. 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日后(咸丰皇帝死后)继承皇帝位;
2. 命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和尚书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史称“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
这一切似乎很明确,父死子承,八大臣辅弼幼主(载淳当时年仅六岁) 。
但是这份遗诏形成过程有一个看似不重要,但是极为重要的漏洞,那就是遗诏并非皇帝亲笔所写,而是由军机大臣代笔(代笔者很可能是咸丰皇帝老师杜受田之子杜翰) 。当时的情况是,咸丰皇帝已经病入膏肓决定要立遗嘱,为了证明遗嘱的有效性,身处热河行宫的咸丰皇帝召集了身边所有主要王公大臣见证自己的最后遗言和人事安排 。但是由于身体健康原因,不能亲自执笔,于是“退而求其次”,由皇帝口述大臣代笔,再由皇帝过目阅览盖上御印,如此同样具有法律效益 。
就是这看似“无所谓”的代笔,最后成了八大臣被奕訢等人攻击之要害之一 。理由就是咸丰皇帝托孤之时北京方面近枝王公和主要大臣均不知情,遗诏有八大臣蒙蔽要挟大行皇帝所做之嫌疑!政治斗争,成王败寇,成功者就是可以这么理直气壮的颠倒黑白!
【咸丰帝生前安排的人事布局,为何仅维持48天就被奕訢等人推翻了】图2 奕訢晚年照
咱们接着聊遗诏之事 。立完遗诏咸丰皇帝并没有立刻驾崩,躺在病床上的他不久又做了一个决定,什么决定呢?在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期间,所有谕旨由军机处拟定,所拟定谕旨必须要开头盖“同道堂”印章,结尾盖“御赏”印章,方可生效 。这两个印章的实际管理人就是两宫太后 。
咸丰皇帝为什么又想了这么一出呢?
咸丰皇帝一生动荡,虽然踌躇满志,但是最后也没能够挽回大清王朝颓废之势,而且是每况愈下,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因此郁郁而终 。咸丰皇帝知道,自己唯一年幼的儿子虽然承袭皇帝之位,但是处境不可谓不艰险 。而眼前最为艰险并非外患而是“内忧”,这“内忧”指的就是朝廷各方势力 。咸丰皇帝担心啊,他担心自己在世之时,肃顺等人可以忠心耿耿,唯唯是诺,但是自己儿子年幼,大权必然旁落,一旦肃顺大权独揽成了鳌拜第二怎么办?所以他想了“盖章生效”这一招,意在通过皇太后制约八大臣,同时又为了避免母后专权,又通过八大臣限制皇太后,可谓是一箭双雕 。但是,相互制约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双方矛盾激化,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食物链”之间的生存斗争规律是,越向顶端越血雨腥风,很快这一基本规律就再一次应验 。
图3 咸丰皇帝,1860年10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
自觉安排妥当的咸丰皇帝终于与世长辞 。可惜他不会知道自己多方权衡考虑的人事安排,看似高明,其实就是一招臭棋 。
咸丰皇帝一闭眼遗诏就立刻公布天下,顾命八大臣开始正式上岗“赞襄一切政务” 。这个命令一下达,最先不满的就是此时留守北京的近枝宗室权贵,其中最具影响力也是主要代表人物的就是恭亲王奕訢 。众所周知,奕訢之能力在宗室皇亲之中那是首屈一指,而且又是咸丰皇帝的弟弟,道光老皇帝遗诏中亲封的亲王 。同时,前不久那场洋鬼子进京的浩劫,要不是奕訢多方斡旋,大清王朝的老窝都得让洋鬼子端了,往大了说这是保住祖宗基业之功 。所以,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将奕訢排除在托孤大名单,也就是核心政治圈之外 。当时,朝野上下为奕訢鸣不平之人不在少数,这一支力量日后发挥了巨大作用 。
- 散骑常侍王偃之女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皇后王宪嫄简介
- 甄嬛传中的皇后与华妃谁才是真正爱着皇帝
- 李渊父子能够逐鹿中原登上帝位竟然因一女子
- 后宫美女那么多皇帝如何处理出轨妃子?
- 揭秘:慈禧为什么要杀死光绪帝的宠妃
- 为什么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从来没有对他们下手呢这是什么原因
- 康熙帝嫔妃:安嫔的生平事迹简介
- 皇帝要求比武争取谁做状元!
- 嘉庆皇帝宅心仁厚,他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 唯一被凌迟的皇帝,行刑时只有16岁,四肢被绑牛车割上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