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病毒侦探队”组长杨鹏:与病毒赛跑,怎样才能跑赢“德尔塔”?
文章插图
无声的“战疫”还在进行中。在本轮京外关联本土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昌平区,疫情流调组就设在十三陵水库东南角的北京地铁度假村内。酒店二层,数个会议室被临时辟成工作区,10月22日以来,由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抽调骨干成员组就的50人市级流调组就驻扎在此,冲在病毒追踪的第一线,负责病例流调、风险点位排查、密接判定等紧要工作,以指导昌平区开展后续处置。如今,这群“侦探”已经接续奋战了一周多。而作为这支“病毒侦探队”的组长,43岁的杨鹏更是一天到晚忙得像个陀螺。在这场“德尔塔”阻击战里,北京已经从顶层给出了设计安排,要以超常规思维防范应对,瞄准“快”字下功夫。杨鹏总结,从流调的角度来说,调得快、控得快、检得快,是战胜“德尔塔”的九字要诀。
连夜从丰台“转战”昌平:
10天没刮胡子 衣服整周未换洗
10月29日早上10点多,北青-北京头条采访人员见到杨鹏时,他刚刚挂了一个电话,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一张A4纸上写满了这通电话的关键点。没来得及喘口气儿,他又开始拨打下一个电话沟通信息。这一早上,杨鹏淹没在各种电话、微信消息的轰炸里,此时他已经忙碌了5个小时。
作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健康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北京市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领域专家,杨鹏数次与各类病毒“交手”:曾在西非抗击埃博拉,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就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参与北京新发地疫情、顺义聚集性疫情等重大疫情处置……在病毒面前,他身先士卒。当10月18日丰台区出现“德尔塔”变异病毒,身经百战的杨鹏再次第一时间披甲上阵。待丰台疫情平稳后,10月22日凌晨,他又马不停蹄地一头扎进昌平疫情防控指挥部,担任市级流调组的“技术指挥官”。
疫情之下,个人形象早已抛诸脑后。此时站在北青报采访人员面前的杨鹏略显疲惫,眼袋有些厚重,一圈黑黑的胡茬爬满了下巴和嘴角。原来,他这次临时上阵忘了带剃须刀。“胡子10天没刮了,身上的衣服也穿了一星期。”杨鹏低头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的“狼狈”模样,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一阵困意涌上来,杨鹏走进厕所,拧开水龙头,掬一捧冰水在脸上胡乱涂抹了几下,旋即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
50人分工有序各守战线:
做流调、摸排风险点位是核心
杨鹏带队的50人流调组成员均是来自市、区两级疾控部门的精兵强将,大家分组作战,其中10人负责综合指挥,15人负责给风险人群做流调并撰写流调报告、上传下达。另外25人则根据流调报告外出进行现场勘查,核实风险点位、进一步判定风险人群。
做流调、摸排风险点位、找密接,正是杨鹏和队员们的核心工作。在此基础上,更新风险点地图、做好风险评估,是作为判定风险人群、指导现场管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依据。
文章插图
酒店的二层是杨鹏每天穿梭无数次的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会场内,一场会议从10点开到了11点多,其间时不时传出激烈的讨论声。会场隔壁就是流调组的工作室,10余名流调人员分坐在会议长桌两侧,他们噼里啪啦不停地敲击着键盘,核对、填写流调信息。每一天,这些流调人员都要把当天的流调情况梳理清楚并汇总,以备风险点位排查,落实好人员管控。
走廊尽头的一间大会议室是“风险点位现场排查组”工作区,这里则相对“冷清”,只有寥寥几人在盯着电脑处理信息,原来这个小组的大部分成员都已经出现场去排查风险点位了。在办公室中间的空地上,一张昌平区地图平铺在地面上,供工作人员参考。会议室的一角堆满了一箱箱的泡面、火腿肠、卤鸡蛋,北青报采访人员注意到,此时许多箱子已经空了。
- 急先锋|战“疫”中的青春丨勇当“急先锋”他们是闪耀在战“疫”中的青春之光
- 十二师|山东援兵团纪实系列报道:万里入疆,兵团娃和他们140位“山东爸妈”的故事
- 淄博市体育总会|新春送温暖 淄博市体育社会组织为民办实事“走心”更“走实”
- 推动力|喜讯!力高集团荣获“2021年度公益推动力大奖”
- 口腔|心系“疫”线 情暖后方
- 心理健康|白沙湾社区开展“爱与生命”青少年心理与生殖健康讲座
- 捐赠|福泉开展“寒冬添温暖 爱心促和谐”捐赠活动
- 卢洪波|“爸爸登上了我的期末考卷!”长沙学子遇最暖心期末考题
- 红星新闻记者|外卖小哥狂追百米刹停溜车后勇救两娃,被评为攀枝花“见义勇为好人”
- 妇女|“两癌救助”关爱低收入患病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