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对外自称儿皇帝的两位皇帝,均是沙陀族人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中,各色各样的皇帝出现过不少,正所谓“人出一百,形形色色” 。在这些皇帝当中,却有两位对外自称“儿皇帝”的皇帝,而且均是沙陀族人,为历史所罕见,一位是五代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另一位是十国时期的北汉第二位皇帝刘钧 。
一、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像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出生于将门之后,为洺州刺史石绍雍之子 。其父善于骑射,因此石敬瑭跟着父亲练得一身骑射的功夫,常随父征战沙场,屡立战功,从而升任河东节度使之职,手握重兵,成为当时较大的势力之一 。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昭义节度使皇甫立向后唐皇帝李从珂奏报说石敬瑭起兵造反,随后石敬瑭上表李从珂,说他不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不应该继承皇位,应传位于许王李从益 。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记载:戊戍,昭义节度使皇甫立奏敬瑭反 。敬瑭表:“帝养子,不应承祀,请传位许王 。”
李从珂像
李从珂看了石敬瑭的表章后大怒,撕碎扔在地上,立刻派大将军张敬达统兵三万征讨石敬瑭 。
石敬瑭虽然手握重兵,但是对抗后唐王朝,恐及力量不足,打算借助外力来对抗后唐,于是就向契丹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上表求救 。据《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记载:“石敬瑭反,唐遣张敬达等讨之 。敬瑭遣使求救于德光 。”
辽太宗耶律德光像
石敬瑭派使者从僻路求救于契丹,让桑维翰草写表章向契丹主称臣,并且请求要用对待父亲的礼节来侍奉他,约定事情成功之日,划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给契丹 。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即后来的后汉开国皇帝)劝谏他说:“称臣就可以了,用父亲的礼节对待他就太过分了 。用丰厚的金银财宝贿赂他,自然足以促使他发兵,不必许诺割给他土田,恐怕那样以后要成为中国的大患,后悔就来不及了 。”石敬瑭不听 。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记载:石敬瑭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 。刘知远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 。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敬瑭不从 。
耶律德光看完石敬瑭的求救表章后,对上面的条件非常满意,于是亲自统领五万骑兵前去支援石敬瑭,最后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终于灭掉后唐 。石敬瑭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汴州,改元天福,史称后晋 。
石敬瑭做了皇帝后,履行约定划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给契丹,并且每年进贡30万匹布帛,以及珍奇异宝、饮食诸物等大量财物 。而且还毕恭毕敬称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据《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记载:晋高祖每遣使聘问,奉表称臣,岁输绢三十万匹,其余宝玉珍异,下至中国饮食诸物……德光约高祖不称臣,更表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 。
【中国历史上对外自称儿皇帝的两位皇帝,均是沙陀族人】后晋上下都以石敬瑭对外划割土地、自称“儿皇帝”的这种只为自利以及恬不知耻的行为深以为耻,从而导致将士离心,极大地动摇了后晋的统治 。在历史上骂声不断,成为了千古罪人 。
二、北汉第二位皇帝刘钧(原名刘承钧)
刘钧像
刘承钧,沙陀族人,是北汉开国皇帝刘旻的次子,少年时喜欢读书,擅长书法 。据《新五代史·卷七十·东汉世家第十》 记载:承钧,旻次子也 。少颇好学,工书 。刘承钧25岁时,父亲刘旻建立了北汉政权,在太原登基称帝,刘承钧被任命为太原尹,协助父亲治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