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呢!( 三 )


高宗对秦桧隐忍的同时,也会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表达君威莫测 。绍兴二十四年省试,经秦桧授意,已定其长孙秦埙第一,其门客曹冠第二,张孝祥第三 。谁知殿试时,高宗打破惯例,称赞张孝祥“议论确正,词翰爽美”,亲擢为第一,把秦埙降为第三 。高宗此举,意在向专横跋扈的秦桧表明:皇权仍是不可侵犯的 。
秦桧则预感到自己的权位受到了挑衅,在他看来,张孝祥之父张祁与胡寅为知交,而胡寅这时正以讥讪朝政安置新州,这表明这些政敌即便远斥,仍能使故人之子中状元,更有必要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捏造了一起“谋大逆”的大案 。八月,他指使台谏诬称故相赵鼎之子赵汾必有“奸谋密计”,将其逮捕入狱,严刑逼供,勒令他承认与胡寅、李光等“谋大逆”,以张浚为“谋主”,涉案五十三人,都是秦桧视为眼中钉的“一时贤士” 。狱成以后,大理寺请秦桧签押,他已病重的不能署名,这一大案才不了了之 。
绍兴二十五年十月,秦桧知道来日无多,加紧策划让其子秦熺继承相位 。秦熺是秦桧妻兄王唤的庶子,秦桧养为己子 。绍兴十二年,因秦桧的关系,成为科考榜眼,才六年就位至知枢密院事,时无右相,立班仅在秦桧之下 。秦桧两次上表请辞相位,高宗为了稳住秦桧父子,下诏不允 。
十月二十一日,高宗亲临秦府探病,明表恩宠而暗探虚实,秦桧勉强朝服相见,高宗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世 。秦熺在一旁迫不及待的发问:“代居宰相者为谁?”高宗冷冷说:“此事卿不当与!”回宫当日,高宗就命起草秦桧父子致仕的制词,而秦桧的亲党也正准备联名上书,准备让秦熺当宰相 。次日,高宗宣布秦桧进封建康郡王,秦熺升为少师同时致仕,秦桧之孙秦埙与秦堪一并免官 。得知一门被罢,秦桧当夜病情急剧恶化,一命呜呼 。
高宗的隐忍终于出头了,他舒心地对杨存中说:我今日才不必在这膝裤里藏上匕首 。他“更化”的第一条措施就是亲自任命台谏,削弱秦桧势力 。汤鹏举成为高宗最倚重的御史,此人原来追随秦桧,因得罪了秦熺的妻兄曹泳,在秦桧死前数月被划出了死党的圈子 。回朝以后,他在短短一年半里劾罢秦桧党羽不下百人 。
高宗“更化”的第二条措施就是改变独相局面,相位暂时空缺 。秦桧去世以后的半年多里,高宗没有任命过新宰相,旨在结束相权陵忽君权的格局 。他先后让沈该、汤思退和万俟禼参知政事,他们原来都是秦桧的死党 。万俟禼因想自立门户,遭到秦桧的排斥 。汤思退在秦桧死前与懂德元各收到秦桧千两黄金,懂德元以为倘然拒绝,秦桧病愈一定怀疑我二心,就收下了赠金;汤思退则认为,秦桧多疑,他日病愈,必以为我待以必死,于是拒绝了赠金 。高宗据此以为他不党秦桧,让他升为参知政事 。
绍兴二十六年五月,高宗先让沈该与万俟禼并相,次年六月,汤思退取代了万俟禼的相位 。高宗当然明白他们原先与秦桧的关系,实际上他也并不想真正纠正秦桧独相时的内外方针 。难怪南宋史家吕中评判高宗更化说:“桧之身虽死,而桧之心未尝不存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推行没有秦桧的秦桧路线 。当朝野声讨秦桧投降卖国时,高宗毫不犹豫地下诏强调:“讲和之策,断自朕志 。”
秦桧死后,尽管也平反了部分冤狱,但岳飞的冤案在高宗在位期间却始终未获昭雪 。有人提议起用张浚,高宗断然表示“朕宁亡国,不用张浚”,下诏让他依旧永州居住 。在清除秦桧的影响与维护苟安的路线上,高宗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
高宗“更化”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正式立储 。早在绍兴元年,高宗就从太祖后裔中选了两人入养后宫,他俩后来分别改名赵瑗与赵璩 。但高宗总还存着能生下儿子的侥幸心理,故而迟迟没有确立谁为皇储 。更化当年,高宗已四十九岁,不得不面对自己不能生育的现实,开始考虑立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