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皇甫谧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在医学上有着怎样的贡献

意志品德
残酷的社会生活环境,铸就了皇甫谧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并激励着后人 。当他发奋读书,名声渐起时,周围的人就劝他修名广交,他认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 。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提出了“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的观点,表达了他不与世俗流趣,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思想 。《晋书·皇甫谧传》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皇甫谧姑母的儿子梁柳当了城阳太守,将赴任,人们劝皇甫谧为其饯行 。他回答说:梁柳未当官时到我家里来,我迎送他时门都不出,吃饭时只不过上一点咸菜,穷人都不认为酒肉是好朋友 。今天他当上了郡守,我若为他饯行,那就是看重城阳太守而轻视梁柳,不符合古人之道,我心中不安!
医学贡献
皇甫谧小时候,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含河南新安县) 。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爱他 。而皇甫谧自幼贪玩,无心向学,人们笑他是傻子 。到了十七岁,人高马大,竟“未通书史”,整天东游西荡,象脱缰的马,叔母对皇甫谧如此调皮捣蛋非常气愤,恨铁不成钢,常常为他的前途而忧虑 。一天,她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要教训他 。谁知他到了外边弄来了香瓜、甜果之类,洋洋自得地呈献给叔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 。谁知叔母更加气愤,接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泪说:“你快二十岁了,还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顺父母,就得‘修身笃学’” 。他很受感动,噙着泪花发誓要悔过自新,改弦更张,矢志苦学 。从此以后,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一天也不懈怠 。下定决心要编著一部针灸学专书 。
人们不禁会问,皇甫谧面对血腥风雨、贫病交加的社会生活环境,为什么会不被高官所动,不为富贵而移,迎风而立,以超常的毅力,耽玩典籍,著书立说,成为千古学者?也许我们从他的宇宙观即哲学思想中能找到答案 。他和中国古代的许多学者一样,没有系统地探讨过自然界的本源、本质,也没有留下专门的论述和专著,但从他传世的大量著作中,仍然可以窥视他的哲学观点 。
对于针灸方面的经验,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医家已进行了系统总结 。如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长沙和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多种周代编写的医书,其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也有许多论述针灸的内容 。东汉初期针灸名医涪翁还有《针经》的专述 。但是晋代以前涉及到针灸内容的医书,“其父深奥”,“文多重复,错互非一” 。加上当时用竹木简刻书,书被视为秘宝,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 。由于参考书奇缺,这给皇甫谧编撰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皇甫谧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他用百折不挠的精神,设法借来了需要的医书,经穷搜博采,获得了大量的资料 。
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 。
十二卷的《皇帝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纪穴针灸治要》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 。该书共收录穴名349个,比《黄帝内经》多出了189个 。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 。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今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风靡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