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朝的发展史

辽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九年 。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 。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 。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辽末,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 。辽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辽朝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 。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 。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 。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 。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 。
五代时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后于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 。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915年耶律阿保机出征室韦得胜回国,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滦河边建设了一座仿幽州的城敦 。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 。
辽太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 。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 。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 。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在军事方面,他于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 。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2] ,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世 。其妻述律平宣布摄政,以次子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 。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 。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
936年后唐发生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支援攻打后唐 。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于晋阳、洛阳等地击败后唐军,最后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建国后晋 。契丹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
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 。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947年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 。二月,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辽朝正式成立 。虽然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国的意图,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反抗 。四月,辽太宗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栾城病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