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在政治及文学上的主张是什么他的词和诗歌提倡哪些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 , 字元之 , 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 。北宋诗人、散文家 。
政治主张
王禹偁为官清廉 , 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 , 遇事直言敢谏 , 不畏权势 , 以直躬行道为己任 。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 , 乃作《三黜赋》 , 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 , 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 , 期终身以行之” , 表现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
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张改革 , 曾向朝廷提出许多建议 , 在《端拱箴》、《三谏书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扬州时作的《应诏言事疏》等著作中 , 他提出了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谨边防、减冗兵冗吏、淘汰僧尼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主张 , 虽大多数未被太宗、真宗采纳 , 却为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的“庆历变法”开了先声 。
王禹偁在政治上这种进取精神和积极态度 , 正是他在文学上所以能坚持优良传统的重要原因 。他诗法白居易 , 后来更有意发扬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 。“本与乐天为后进 , 敢期子美是前身” , 代表了他对杜、白的尊崇 。因此 , 我们可以说 , 他不仅是一位卓有实绩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前驱者 , 而且还是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疾苦 , 胸怀报国大志的封建文人 。
文学主张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 , 他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 , 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 , 但主要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家 。王禹偁属“白体” 。
古文
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 , 提倡平易朴素的优秀作家之一 。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 , 义之易晓”(《答张扶书》) , 反对艰深晦涩 , 雕章琢句 , 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 , 因此颇受后人推重 。
北宋初期 , 文坛上沿袭唐末五代颓靡纤丽文风 。王禹偁为了革除这种流弊 , 以宗经复古为旗帜 , 提倡继承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 , 主张“远师六经” , “近师吏部(韩愈)” , 写“传道而明心”的古文 。他特别强调“不得已而言” , 文章要“句易道”、“义易晓” , 发挥了韩愈古文理论与实践中“文从字顺”的一面 。他的散文作品内容充实 , 感情充沛 , 语言晓畅 。《待漏院记》是一篇政论 , 提出“一国之政 , 万人之命 , 悬于宰相”的论题 , 规劝执政者要勤政爱民 , 而不能“窃位而苟禄 , 备员而全身” , 义正辞严 , 笔触锋利 。
其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写于贬官黄州时期 。文中极力渲染谪居之乐 , 把省工廉价的竹楼描绘得幽趣盎然 , 含蓄地表现出一种忿懑不平的心情 。文章多用排比 , 音调优美 , 富于诗味 。《唐河店妪传》记述边地一位老妇人机智杀敌的 故事 , 又借题发挥 , 谴责了当权者在军政措施上的不当 , 既有生动的人物描写 , 又有恳切的议论 。此外《录海人书》、《答张扶书》等都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品 。作为宋初最重要的散文家 , 他的古文理论和创作 , 对宋代散文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苏轼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 “耿然如秋霜夏日 , 不可狎玩”(《王元之画像赞并序》) , 当非溢美之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