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三公是谁?郑国开国后的三代君王简介

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是郑国开国后的三代君王,分别被郑氏后裔称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郑氏三公 。郑氏三公像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东南檀山、郑上路与310国道交会处的三角地带 。
郑桓公
郑桓公姓姬,名友,周宣王同母弟 。公元前806年,郑桓公被封于棫林(今陕西),国号郑,西周最后一个封国 。周宣王死,周幽王继位 。周幽王昏庸无能,整天围着一个叫褒姒(sì)的"冷美人"转,为博褒姒一笑,他竟点燃了只有战争时才用的信号--烽火 。各诸侯国见烽火燃起,纷纷前来勤王救驾,走到一看,原来是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搞的恶作剧,诸侯们心里自然很不高兴 。
周幽王即位的第八年,幽王任命郑桓公为王朝司徒(三公之一,管理地籍与户籍) 。郑桓公为幽王这一昏君服务,伴君如伴虎 。加之王室已渐衰败,郑桓公开始为自己着想了 。于是,他向太史伯请教"何所可以逃死",太史伯为郑桓公分析了天下形势:各大封国,不是王的亲属,就是王的亲戚,还有各大功臣都有自己的封地,并且都已建国数百年了,根深蒂固,你想在他肘腋下去找地盘,那是不可想象的 。而在东方河、济、颍、洛之间有一块土地,那里有十个国家,其中的虢国和郐(kuài)国两个国家最大,而虢国的国君总以为自己是周文王弟、周武王叔父姬仲的后人,血脉纯正,所以"虢君恃势" 。郐国处在群山之中,易守难攻,虽不是姬姓之国,因为所处地理的关系,所以"郐君恃险" 。这两个国君都"贪而好利,百姓不附" 。而你在朝中任司徒,有很多善政,虢国和郐国的人民都知道,他们非常爱戴你 。如果你备上礼物去向虢、郐二君行贿,态度谦卑,好言好语,请借一块土地暂时安顿家人,他们是会借给你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是朝中重臣,你还有用,他们有事还求助于你,从这方面说,他们不敢不给你办 。如果这样,"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 。国室危急,如果国家有变,虢、郐二国必然骚动,到那时你可"奉辞伐罪,无不克矣!"虢、郐灭亡以后,其它八个小国自然臣服 。
按照这一战略方针,郑桓公马上行动,很快将孥(家人、财物和奴隶)转移到东方 。虢、郐之君自然不会将郑桓公的家人安置在自己的国都,当然也不敢将王朝司徒这个大官的家人撂在荒天野地,正好虢、郐之间有一个殷商时期遗留下来的城池属于虢国的地盘,虢君就借给了郑桓公 。郑桓公便把家人安置此城,即今荥阳东南二十里的京襄城 。
郑桓公要扩大地盘,首先瞄准郐国 。郐国是妘(yún)姓之国,非姬姓之国,先灭郐国,诸侯和周王室不会有所震动 。加之桓公寄孥时,郐国好像不曾提供方便,郑桓公想给他点颜色看看 。
但是,郐国毕竟经营了几百年,又处在群山之中,硬攻肯定不行,更何况郑国并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一举将郐国搞定 。经过密谋,郑桓公想到了一个高招:他派出情报人员搜集郐国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的材料,将他们的姓名写在造假的盟书上,并且写上将郐国消灭后,郐国良田分给他们的分配方案和将授给这些人的官职 。趁着夜色,郑桓公派人将这些"盟书"偷偷埋在距郐国都城很近能让人看到的地方,洒上鸡血,扔些鸡毛,造成曾在此结盟的样子 。第二天,有人将此情况报告了郐国国君,郐君立即下令开挖,果然挖出了"盟书" 。郐君阅罢大怒,按图索骥,将这些"里通外国"、"吃里扒外"的人统统抓获,不问青红皂白,全部杀死 。可怜郐国这些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到死还蒙在鼓里,不明不白就被他们拥戴的主子给收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