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朝官员最多可以领取多少退休金呢?

保障退休官员的待遇,在数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开始推行了 。清朝入关后,为招揽人才,鼓励年老官员主动退休,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 。
顺治初期,清朝为退休官员发放土地 。按照级别高低,划分不同土地大小 。时间一长,朝廷发现成本太高,又影响社会稳定,便改为退休官员发放俸禄 。
不过,时局不同,发放俸禄的标准,也有变化 。顺治、康熙年间,清朝把官员的退休年龄作为领取俸禄的标准 。如果在60岁之前退休,便没有资格领取俸禄 。
到雍正继位后,为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就把官员在任时的政绩、品行,作为退休后是否领取俸禄的标准 。如果考核不通过,被勒令退休,或直接革职的,便没有资格领取退休俸禄 。
其余可以领取退休俸禄的官员中,一般会以级别高低,确立俸禄发放的多少 。清朝的时候,三品以上官员,退休后有资格领取在任时的全部俸禄 。三品以下的官员,如果没有皇帝特例,基本只能领取在任时一半的俸禄 。三品以上官员,都是属于朝廷高级官员 。
这些人即便退休后,社会资历、威望较高,仍是朝廷需要拉拢的对象 。对皇帝而言,这些官员在任时跟皇帝接触机会较多,皇帝也较为熟悉 。他们的退休辞呈,都必须得到皇帝的亲自批阅 。
这些领取全部俸禄的官员,只能领取朝廷按品级规定的“正俸” 。清朝时,官员俸禄有三个划分 。第一种是按品级划分的“正俸” 。正俸的数额较低,可以参考下面第一张图 。(武将俸禄以文官为参考标准)
第二种是“恩俸”,属于双倍“正俸” 。第三种是养廉银,数额可以达到正俸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具体可以参考第二张图 。
退休官员数量较多 。朝廷为了减轻负担,就只让官员领取在任俸禄中的“正俸” 。正俸以品级发放 。所以,能领取退休俸禄最多的,自然是一品官员的每年180两白银 。
这笔开销,如果是退休后在京城的官员,就由户部支出 。如果是退休后回到家乡的官员,由省里藩台府库支出 。
不过,前面所说的,只是大部分官员的情况 。仍有小部分清朝官员,会被赏赐爵位 。爵位可以领到的退休俸禄会更高 。清朝的时候,爵位有三种 。一种是宗室爵位,也就是亲王、郡王、贝勒这类爵位 。一种是蒙古爵位 。
前两种爵位都需要考虑到特定身份 。最后一种是专门赏赐给异姓大臣的爵位 。这种爵位在乾隆年间确立,一共有二十七个等级 。具体可以参照下图 。
在这种爵位中,级别最高的便是公爵 。公爵当中,地位最高的就是一等公 。按照清朝规定,一等公可以享受每年700两白银的俸禄 。
这笔退休俸禄,则远远高于一般官员的退休俸禄 。如果按照品级而言,公爵、侯爵、伯爵,都可以列入超品级别的范围 。这些级别的俸禄待遇,本身高于官员的品级 。
即便与正一品对应的子爵,每年也可以享受410两白银的俸禄待遇 。嘉庆十一年,大学士保宁退休,皇帝允许他享受公爵级别的退休俸禄 。嘉庆十九年,大学士威勤伯勒退休,允许享受伯爵待遇 。
但是,想要获得爵位的难度极大 。既要有足够的功绩,又要得到皇帝的认可 。而且,领取爵俸后,就不能再领取退休后的官职正俸 。这也是朝廷为减轻负担的做法 。不过,官员一般不会有太多意见 。
在爵位之上,仍有更小一部分官员,退休后可以领取到皇帝的赏赐 。乾隆朝的户部尚书徐本,在保有退休俸禄的情况下,皇帝额外赏赐衣冠,貂皮 。文渊阁大学士陈世倌,在享受退休俸禄的同时,也得到乾隆五千两白银的赏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