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在宋明时期究竟是解放了还是压制了?
很多人一提起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可能就会说宋明理学对人性的禁锢最严重,但实际上他们可能连宋明理学家到底指谁都不清楚 。就人性论而言,宋明理学比早期任何时代都开放,故而这里要指正两个问题:
【宋明理学的科技水平如何人性是被解放了还是被压制了】一,概念演变
宋明理学对于人性有两个观点,一个叫天地之性,即本善之性;一个叫气质之性,即后天人们作恶的根源 。宋明理学的看法是,这两种性都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能消灭任何一方——这是针对佛教和老学思想而提出的!因为佛老要消灭的恰恰是气质之性 。而宋明理学的“灭人欲”,实际意思是“灭掉不合理的欲望”,佛老才是“灭掉人的欲望” 。
人欲被认为是恶,出自于唐朝韩愈的学生李翱,我们中国直到这个时候,才首次将人作恶的原因归结于“情”,所以讲“性善情恶” 。再往上到魏晋玄学,有一个“圣人有情”和“圣人无情”之争,很明显,“圣人无情”命题赢了 。所以,从魏晋至于南宋,“无情”、“灭情”的观点是哲学史、思想史上的主流,可以说,这些时期,对于人性是真正压抑着的,“无情”、“无欲”乃是成圣的追求 。
理学正是有感于此,才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并认为二者都是人天生具备的,这里面的气质之性,指的就是理学以前所说的“情”和“欲” 。很容易发现,理学相比于早先的理论,绝对是最开放的——那些连“情”、“欲”都要完全灭绝的思想,怎么可能比理学开放?但是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学术素养,便很容易信口开河人云亦云 。如果不相信我说的,那么可以看看当代学界的一些专著和论文 。
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贺麟先生早已经指出,这句话绝无可能是程伊川发明的,而是脱胎于民间风俗 。有人可能会不屑,说这不是为理学翻案吗?对,确实是要翻案,因为进入到现代化社会以后,中外不少学者都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哲学家在和世俗交流时,通常是世俗影响哲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拉着世俗跑 。程伊川当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官员,虽然在士大夫阶层比较有名气,但要想影响民间风俗,那绝无可能,可以说,任何一个哲学家都做不到这一点 。
国内现在民间的学术素养,基本上还跟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差不多,在古代,人们通常会相信哲学家、思想家在方方面面都能影响到所在国 。其实只要对比一下就能发现,今天美国是科学氛围最为浓厚的国家,但一样有非常强大的反智主义思潮,我们国家一直重视科学强国,但民间反科学的人士究竟有多少?任何人恐怕都不能反驳,科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要远胜于哲学、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力,但即便如此,科学在面对世俗影响力时也基本处于下风状态,就更别说古代的思想家们了 。
现代社会中有社会学家做过统计,发现当代社会学、哲学基本都落后于世俗流行文化,通常是世俗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内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才姗姗来迟——我以为,这未必不合于古代 。而国内比较早就认识到这一点的便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很早就指出,中国古代老百姓对儒家是冷漠且不熟悉的,可以说,在当时极为看重思想家们对现世产生影响并将过错推在儒家身上的民国时代,这样的观点实在是振聋发聩,且符合于当代学界看法的 。可惜,直至今日,民间依旧习惯于将思想家看作是国家结构层面上的主导者——谁能想象到,在西方人们会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影响了西方历史、政治的进程?但在国内,这种愚昧随处可见 。
- 历史上真的济公诗文与宋四家媲美,而且还是赵光义的亲戚
- 西夏有多少人口?竟和宋朝相持一百多年
- 宋江为何能取代晁盖当老大只此一点就足够了
- 宋高宗继妻吴氏:吴皇后的生平
- 宋朝的神臂弓威力如何明朝复制出来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 奸臣蔡京的另一面:曾主持建宋代福利院可算能臣
- ?名妓李师师是青楼皇帝宋徽宗的二奶吗?
- 宋仁宗认母揭秘狸猫换太子身世之谜
- 北宋有兵又有钱为何却总被游牧民族欺负呢?
- 宋灭南唐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