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把赵郝的话告诉了虞卿 。虞卿回答说:“赵郝说‘不讲和,明年秦国再来攻打大王,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 。’现在讲和,赵郝又觉得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犯 。那么现在即使割让六个城邑,又有什么好处!明年再来进攻,又把它的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割让给它来求和 。这是自取灭亡的做法,所以不如不求和 。秦国即使善于进攻,也不能轻易地夺取六个县;赵国即使不能防守,终归也不会丧失六座城 。秦国疲顿而撤兵,军队必然疲弱 。我用六座城来收拢天下诸侯去进攻疲弱的秦军,这是我在天下诸侯那里失去六座城而在秦国那里得到补偿 。我国还可从中获利,这与白白割让土地,使自己变弱而使秦国强大相比,哪样好呢?现在赵郝说‘秦国与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赵国的原因,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不如韩、魏两国’,这是让大王每年拿出六座城来事奉秦国,也就是白白地把城邑送光 。明年秦国又要求割地,大王将给它吗?不给,这是抛弃了原先割地所换取的成果而挑起秦国进攻的兵祸;给它,也就无地可给了 。俗话说,‘强大的善于进攻,弱小的不能防守’ 。现在平白地听任秦国摆布,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多得土地,这无异于强秦弱赵啊!让越来越强大的秦国割取越来越弱小的赵国,秦国年年谋取赵国土地的打算因而就不会停止了 。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拿有限的土地去应付无限的秦国要求,那势必不会再有赵国了 。”
赵孝成王的主意未定,楼缓从秦国回到了赵国,赵孝成王与楼缓商议此事,说:“给秦国土地与不给秦国土地,哪种做法好?”楼缓推让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赵孝成王说:“话虽这么讲,也不妨谈谈你个人的意见 。”楼缓便说:“大王听说过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姬妾中有两个为他在卧室中自杀 。他的母亲听到此事,居然不哭一声 。公甫文伯家的保姆说:‘哪里有儿子死了母亲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孔子是大贤士,被鲁国驱逐了,可是却无人追随孔子 。现在他死了而姬妾为他自杀的有两人 。像这样的情况一定是他对尊长的人情义淡薄而与姬妾的情义深厚 。’所以由母亲说出这样的话来,就是个贤良的母亲,若由妻子说出这样的话,就免不了落个嫉妒之名 。所以说的话虽然都一样,但由于说话人的立场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着变化了 。现在我刚刚从秦国回来,如果说不给秦国土地,那不是上策;如果说给它土地,又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帮忙;所以我不敢回答 。假使我能够替大王着想,不如给它土地好 。”赵孝成王听后应声说是 。
虞卿听说此事,就入宫拜见赵孝成王说:“这是虚假的托辞,大王切切不可给秦国六个县!”楼缓听说了,也去拜见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 。楼缓说:“不对,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秦、赵两国结下怨仇引起战事,天下诸侯对此都很高兴,原因何在?‘我们将借强国来欺弱国’ 。如今赵国军队被秦国围困,天下诸侯祝贺获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了 。所以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 。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秦国的怨怒,趁着赵国的困顿来瓜分赵国 。赵国就会灭亡,还图谋秦国什么呢?所以说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 。希望大王从这些方面考虑决定给它吧,不要再盘算了 。”
虞卿听到楼缓的意见后,又去拜见赵孝成王说:“危险了,楼缓就是为秦国帮忙的,又怎能交好秦国呢?他为什么偏偏不说这么做就是向天下诸侯昭示赵国软弱可欺呢?再说我主张不给秦国土地,并不只是坚决不割土地就完事的 。秦国向大王索取六个城邑,而大王则把这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它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会与我们合力攻打秦国 。齐王耳听大王的计谋,不等你话说完,就会同意你的作法 。这就是大王虽然把六个城邑交给齐国,却在秦国得到了补偿 。这样做,齐、赵两国的深仇大恨就可以消泯了,而且又向天下诸侯表明了大王是有作为的 。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察看,我就可看到秦国送贵重财礼到赵国来求和了 。一旦跟秦王讲和,韩、魏两国听到消息,必定尽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贵的宝物争先向大王致意 。这样大王的一个举动就可以与韩、魏、齐交好,从而与秦国改换了处事的位置 。”赵孝成王听后说:“好极了 。”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的问题 。虞卿还没返回赵国,秦国派来的使臣已经在赵国了 。楼缓得知此讯,立即逃走了 。赵孝成王于是封了一座城邑给虞卿 。
- 瘦马是什么明清时期沦为瘦马的女人有多凄惨
- 五代十国时期战役:幽州之战的背景及结果
- 杨朱学派: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子
- 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唐的建立与灭亡
- 塔吉克斯坦到底对苏联有多怀念关联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 盘点:十六国时期那些帝王们身边的怪诞奇事
-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成为战国时期中国合伙人
- 死人也会报仇:战国名将吴起临死设计报杀身之仇
- 古代时期为什么将生意人称为商人?有何意义
- 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后晋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