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干有为,任职四方
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始,刘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后20余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学政、知府,直至一方面的督抚大员 。在做地方官期间,他基本上还是秉承了乃父刘统勋的正直干练、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 。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顿,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诸城县志》称赞他:“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贿,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望风畏之 。”同时,他也不遗余力地贯彻乾隆皇帝的意旨,查禁书,兴文字狱,捉拿会党,积极推行文化高压政策 。
刘墉做过提督安徽学政和提督江苏学政 。提督学政是一省的教育长官,类似于现在的教育厅长,但不同之处在于,学政不受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节制,独立开展各项事务,督抚大员也不能侵其职掌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学政离任,督抚才可暂时代管其事 。学政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反映地方情况,吏治民风 。刘墉在前往安徽赴任前,乾隆帝特意召见并赐诗,其中有“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之句,意思是希望刘墉能够不辱门楣、有所建树 。在出任江苏学政前,乾隆皇帝仍有诗相赠,可见对刘墉抱有厚望 。刘墉也不辱使命,很是严肃认真 。据清人笔记记载:“昔日刘石庵相国视学江苏,严肃峻厉,人多畏惮 。”刘墉曾先后两次提督江苏学政,相隔近20年,为官处事风格也由峻厉刚急转为平和舒缓,但严肃认真则是一贯的 。以刘墉第二次出任江苏学政时按试扬州为例,因为把关严格,使得许多想以作弊蒙混过关者最后不敢入场 。
乾隆三十四年(1769),51岁的刘墉获授江宁知府 。从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时算起,到此时刘墉浮沉宦海已经整整18年 。说来,刘墉的仕途并不平坦,早在做翰林院编修时,其父刘统勋因事获罪,刘墉遭株连被革职,与诸兄弟一起下狱;后外放刘墉作安徽和江苏学政,因表现卓异得到乾隆皇帝赏识,擢山西太原府知府 。刘墉之父刘统勋,曾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山西查办布政使蒋洲侵帑案,乾隆二十四年(1759)到山西查办过将军保德侵帑案,声誉颇佳 。刘墉同样是不负重托,到任后不几天便将前任遗留下的疑难案件审理一清,受到官民的一致称赞 。正当刘墉以政绩迁冀宁道时,前任山西阳曲县知县段成功亏空案发,刘墉以失察罪差一点丢了性命,后来朝廷加恩命他赴军台效力赎罪长达一年,回北京后又在一个叫作“修书处”的闲散机构里蹉跎两年 。由此可见,这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运并不怎么“亨通” 。刘墉能够在重罪之后出任江宁知府,说来还是沾了父亲的光 。此时刘统勋圣眷正隆,先后以大学士之职兼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倚为股肱之臣 。因此,在乾隆三十三年刘统勋七十寿辰之时,乾隆皇帝不仅亲书匾额志贺,还加恩刘墉以知府候补 。第二年,刘墉获授江宁府知府 。
刘墉也十分珍视这次机会,“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 。创作于嘉庆初年的弹词《刘公案》,就是主要以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决断疑案、为民做主的故事为蓝本改编而成的,虽然其中必然夹杂着弹词艺人的想像夸张和道听途说的内容,未必都是实录,但说明刘墉在短短一年的江宁知府任上确实有政绩、有政声,是难得的贤能官吏 。著名诗人袁枚也在一首诗中称赞刘墉说:“初闻领丹阳,官吏齐短?(dòu) 。光风吹一年,欢风极老幼 。先声将人夺,苦志将人救 。抗上耸强肩,覆下纡缓袖 。”意思是说,刘墉到江宁后,对下属要求严格使其不敢耀武扬威,对百姓关爱拯其脱离水火,不怕得罪上司而怕百姓受苦 。此后,刘墉历迁江西、陕西、江苏,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刘墉被授湖南巡抚,其官职全称是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驻长沙,兼理军民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
- 淞沪会战名将谢晋元怎么死的:遭士兵行刺身亡!
- 秦孝文王即位3天就死了:史上秦孝文王怎么死的
- 檀权揽政的唐朝宦官仇士良简介仇士良怎么死的
- 晚清重臣叶名琛的悲剧下场:叶名琛是怎么死的
- 晏子:历史上连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 嘉庆帝的子女有哪些?嘉庆皇帝子女的人生结局
- 雍正是个拥有怎样性格的帝王?真实的雍正皇帝
- 咸丰登基后的大清乱世:咸丰统治年间内忧外患?
- 诗人杜甫早皇城值夜班:老是听到宫门打开的声音
- 好酱油在颜色上有差别吗 酱油为什么会是褐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