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临终时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她改变了刘邦与大臣们“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盟约,封诸吕为王 。吕后死后,诸吕作乱,在诸大臣用计骗得吕禄北军兵权以后,果然是周勃统帅北军,诛杀了诸吕,稳定了局势 。此后,周勃等人又共议拥立刘邦的四子刘恒为皇帝,即汉文帝,刘氏天下得到了安定,刘邦的话也得到了应验 。那么,周勃为什么能够安定刘氏天下呢?
从刘邦来说,自从当皇帝以后,他最信任倚重的将领就是周勃 。
周勃是在沛县就跟随刘邦起事的人,起义初期就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刘邦封为“五大夫” 。刘邦成为汉王以后,封周勃为威武侯,平定三秦,周勃还有了自己的食邑,可见周勃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 。刘邦当皇帝后,周勃被封为一等侯,称之为绛侯,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户 。当皇帝以后,刘邦有意识地要铲除异姓王,所以连年用兵 。这时候,将领中最受重用的人就是周勃 。因为讨伐韩王信有功,周勃晋升为太尉 。此后讨伐陈豨和燕王卢绾的反叛时,刘邦的统兵将领都是周勃 。可以说,这时候的周勃,已经是刘邦在军事方面最为倚重的人 。曾经是刘邦下属的军队将领,有些已经转为行政官员,如曹参成为齐国相,有些先后被诛杀,如韩信、英布、彭越等人,还有的已经不得刘邦信任,如樊哙,刘邦曾经下诏要杀死他,周勃实际上成为军队的最高将领 。
那么,刘邦看上了周勃什么呢?
首先的条件是忠和勇 。作为忠,刘邦当皇帝后所进行的战斗都是和自己的老部下或同盟者进行的,周勃和这些“故人”战斗并屡立战功,其忠勇可靠刘邦当然看得明白 。在这个基础条件之上,刘邦更看重的是周勃的质朴少文,这是最令他放心的地方 。
周勃的祖上原本是卷县人,后来迁到沛县 。他曾经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当过办丧事的吹鼓手,可以说是生活最底层的人 。这样的人再有一个厚重的性格,是很容易满足的,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够心甘情愿地侍候“小主子” 。他不像萧何、曹参他们,人家原来就是县衙里的官员 。还有一点就是,他要能够比吕后活的时间长,否则一切都免谈 。刘邦是否懂得少欲寡求的厚重之人能够长寿这个道理不得而知,至少他认为,周勃能够比劳心费力的吕后更能长寿 。因为在刘邦死前,能对刘氏天下造成威胁的异姓王已经全部铲除了,危及刘氏天下的只有吕氏,而吕氏的总首领就是自己的妻子吕后吕雉 。
刘邦认为周勃可以托付大事,还因为周勃少文 。周勃不喜爱文辞,每次召见儒生,他都要求他们赶紧说,这意思就是,拣要紧的说,说完了快走 。周勃不愿意接见文人儒生,其说话也木讷少言,文帝时他被人告发谋反下狱,在审问时竟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这有点儿像刘邦,刘邦曾经很不待见儒生 。郦食其曾经因为是儒生被拒,大喊自己是“高阳酒徒”,这才得到接见 。也许刘邦有志于天下才广招人才的,也许刘邦认为这样的周勃结交人少,没有野心,所以才是最放心的 。
如果说,以上那些是刘邦看上周勃的,那么,周勃能在安刘问题上起作用,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屈能伸 。
惠帝刘盈死后,吕太后行使皇帝的职权,她召集大臣们商议,打算封诸吕为王 。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明确表示反对 。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周勃,两人回答说,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上面这些话显然不是少言寡语的周勃能说出来的,但即便是陈平说的,周勃无疑是赞同的 。也就是说,吕后要封诸吕为王,周勃不是反对派,而是拥护者 。散朝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等人,说,你们竟然纵容她(吕太后)的私欲,迎合她的心愿,违背与高帝立下的盟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可见,周勃等人是在迎合吕太后 。少帝四年(前184),吕后改立刘弘为皇帝,群臣说:“皇太后为天下谋划,对安定宗庙社稷的思虑极为深远 。”这当中当然也包括周勃 。为此,吕后专门为周勃设置了一个职务——太尉 。虽然是相当于参谋总部,不直接带兵,但可以根据皇帝的命令调动军队 。刘邦临死前曾经留下遗嘱让周勃担任太尉,吕太后一直没有实行,到了这时候给了他这样一种职务,难道不是周勃已经“考验”合格了吗?还有一点,刘邦在世时,周勃也曾经是太尉,但那时的太尉是一种荣誉,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军衔,而吕太后给周勃的是一种职务 。
- 放久的红薯为什么特别甜 红薯晒一下会更甜吗
- 古代打仗为什么非要攻下城池?不能绕过去走吗
- 美国为什么打阿富汗?不是因为石油原因在哪?
- 清廷为什么能打败百万人的太平军,为什么打不过几万人的八国联军?
- 丰臣秀吉为什么妄图征服中国之后定居宁波?宁波有什么吸引他的
- 诺曼底成功登陆是一场惊天骗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又这样的说法
- 隆裕签了退位诏书后,临终时又为什么后悔?
- 甘蔗中间为什么会空心 甘蔗中间空心能吃吗
- 银耳吃多了有什么害处 银耳为什么不能天天吃
- 一个平民百姓为什么在皇宫内卖了一年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