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学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着什么影响

在战国时代确曾独树一帜,与儒墨相抗衡,卫道之庄周,宗儒之孟轲皆曾加排斥与攻击,大概正因为这种非议的影响,传后世学者望而止步;更加之秦皇焚书,汉武独尊儒家,因而秦汉时即销声匿迹 。但这并不等于其学说及影响之亡绝,只不过沉隐民间而已,至东晋而又由张湛作注复行于世(指《列子·杨朱篇》) 。张湛《列子序》中说《杨朱篇》为“仅有存者”之一,这不是编造之词 。
关于杨朱学说,历来或以其源出《老子》(如《老子》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虽属于道家,但又为庄周所斥,不归入道家;大多以“杨朱”起于老、儒、墨之后,确实是独树一帜,“杨朱”乃自成一家 。归纳杨朱言论,其思想中必实为“贵己”,或曰“为我” 。后世多斥杨朱之说“自私”、“颓废”、“堕落”,其实杨朱之言,有其时代性质 。春秋晚期和战国早、中期,“孔子提倡”以为天下;而诸侯纷争,相互侵略、损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贵公贵仁之说,已成虚伪之谈 。杨朱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又说:“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内者,物未必乱 。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 。”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自重自爱,不就各安其所,天下治理了吗?从“贵己”出发,杨朱造构了他的学说:
(一)、论生死、轻富贵:
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 。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死皆归为腐骨,芜舜与桀纣没有不同 。吕氏春秋审为篇载有子华子的一段故事:“韩、魏相与争侵地 。子华子见昭厘侯,昭厘侯有忧色 。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曰:
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必有天下,君将攫之乎,亡其不与?’昭厘侯曰:‘寡人不攫也 。’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又重于两臂 。韩之轻于天下远,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之戚不得也 。’”子华子的持论取譬,完全是“天下不若身之贵”的老命题,反对愁身伤生,也是杨朱贵生重己的本义 。这无疑是杨朱派的人物,但若细味贵生篇所载的他的一段“全生”的议论,我们即可发现其未严守家法而倾向于庄子 。这段有名的议论是: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 。……所谓迫生者,六欲善得其宜也 。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义不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 。”“全生”之说,近庄子外、杂篇所讲的道理,且这一人物,亦见于庄子外、杂篇,其学派性是不很明确的 。
现在我们再来看詹何 。吕氏春秋审为篇载有詹何的一段故事:“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詹子曰:‘重生 。重生则轻利 。’”又执一篇载:“楚王问为国于詹子 。詹子对曰:‘何闻为身,不闻为国 。’”从其“重生”“为身”看来,他显然是杨朱派的人物;但庄子也载他的话,庄子后学并没有排斥他 。
总之,杨朱一派的后学,可以自由来往出入于庄、杨之间,这就是他们的特色 。
(二)贵己:
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生命,生难遇而死易及,这短促的一生,应当万分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不要使他受到损害,去则不复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