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是一种为人所熟知的烈性毒物,口服少量便会死亡 。汉质帝刘缵便是被梁冀用下了砒霜的饼毒杀的;在《水浒传》中,潘金莲谋杀亲夫武大郎,所用的也是砒霜 。
然而,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张亭栋教授却因为在用砒霜治白血病上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而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之前,南京也有医院用砒霜治疗过晚期肝癌病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实,砒霜,早在我国古代,已有人用它来治病,或美容 。
网络配图
治疟疾的“太乙神精丹”
砒霜,又名砒石,砒黄,信砒,信石,人言(即恶言如砒霜般歹毒) 。因产于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故又称信石 。貔,古传是一种野兽,凶猛无比 。因砒霜有毒,性猛如貔,而得名砒霜、砒石、砒黄等带砒之名 。砒霜分红、白两种,故有白信、红信之分 。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述的太乙神精丹,是用雄黄、雌黄、曾青(硫酸铜)、慈石,经升化而得“光明皎洁如雪”的砒霜,即氧化砷 。为保证炼制太乙神精丹的质量,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四川进行调查,并采购原料雄黄和曾青 。
该药有剧毒,所以他规定制成如“黍粒”的微型枣泥丸,并强调逐渐增量的安全服药法:“服一丸,如不愈更服一丸半,仍不愈者,后日增半丸,渐服无有不愈 。”孙思邈炼制和服用太乙神精丹并非传统的长生不老目的,而是用以治疗疟疾,用砒霜治疗疟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是其首创 。
成书于北宋开宝年间的《开宝本草》和《本草衍义》,也记载了用砒霜治病的方子 。《开宝本草》中写道:“服砒霜疗诸疟、风疾在胸膈……”北宋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中,还记载了两个直接用砒霜命名的方剂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朝黄元御的《玉楸药解》也都说砒霜能治许多病 。
梅毒良药
明末清初,我国用砒霜等含砷药物治疗梅毒这种难以启齿、死亡率极高的性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陈司成,浙江海宁州(今海宁市)人,约生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清康熙初年卒,活了110多岁 。陈司成祖上八代为医,自少习儒,鲜知医理 。20岁时,陈司成与友人一起赴杭州参加科举考试,友人嫖娼染病,归后病卧,不敢声张,私请陈司成诊治,陈司成阅读先人医书,又遍检各家秘方,竟治好了友人的花柳疾病 。陈司成后因家境败落贫困,弃儒学转学医谋生,成为治疗梅毒的医学家,曾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行医20多年 。
【古人曾用砒霜作春药:吃死过多位帝王】网络配图
中国古代没有梅毒病例,所以李时珍说:“古方不载,亦无病者 。”明末清初,中国和西方各国就有一定的贸易往来,当时外国商人只许在广州一地经商,所以经陈司成考证,中国的梅毒病,首先由外洋传人广东,再传播到东南沿海乃至全国 。据当代有关学者考证,中国的梅毒病,是由16世纪初驻印度的葡萄牙水手来华传入的 。
陈司成认为,广东气候温暖潮湿,容易引起霉变,以至于各种污秽之气致病因素(病菌)聚积于此,到了春夏季节,湿毒与瘟疫相交织,使各种东西易腐烂霉坏,人则易受疮疡侵害 。此病是霉变引起疾病,叫做霉疮 。因为梅毒的皮肤病变有的类似杨梅状,故又称此病为“杨梅疮”或“杨梅大疮” 。
它是由广东、广西等地向全国传播的,“起自岭南之地,致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 。梅疮之疾,为害深重,使人“形陨骨枯”、“丧身绝育” 。陈司成甚为怜悯,遂细察气运、天时、病原传染及患者嗜好,潜心研究此病诊治,成为中医梅毒学家,并写成《霉疮秘录》一书 。
- 揭秘:古人说话也是用文言文交流吗?
- 古人酒桌上的行酒令:拼的不是酒力而是才力!
- 野史揭秘:古人打仗真的是先单挑后混战吗?
- 古人坐着生产避免难产谁都不服就服古人的智慧
- 古人何以认为女性胸越小越美?跟现代想法相反
- 野史解密:阴丽华为何成了古人娶妻的最高标准
- 古人的帽子很重要:不戴帽子就表示自绝于社会
- 金帐汗国: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
- 古人没有指纹识别技术那签字为何要画押按指纹
- 古人闹洞房尺度大的有点恐怖:夜里竟闹出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