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悲剧人物李陵:被多方的压力逼死( 二 )


第二招,不援 。如果把这五千步卒作为诱饵,在自己的大后方埋伏下精锐部队,将对方引诱进自己的包围圈,聚歼对方的主力,那么这种军事战略当然非常合理 。可是预定的援军没有出现,主将路博德无疑该被送上军事法庭 。蹊跷的是,汉武帝非但没有治路博德的罪,相反,还在第二年(公元前98年)再次派路博德出征匈奴,要他联络李陵里应外合,功成后接李陵回朝 。汉武帝自己曾说路博德没有救援李陵是“老将生奸诈”,而他却仍然派这个“奸诈”之人去接李陵,可见不是“老将生奸诈”,而是皇帝本人“生奸诈” 。
第三招,陷害 。汉武帝派去接李陵的大将经过了精心挑选,除了李陵的两个死敌李广利和路博德之外,还有公孙敖 。公孙敖是依附于李广利的,自然不会对李陵有任何同情之心 。果然,公孙敖回师后上书说:“我军曾经捕到一名俘虏,据该俘虏说,李陵在匈奴成为单于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教给单于兵法,准备侵略我朝,因此无法接他回来 。”
第四招,断后 。听了公孙敖的指控之后,汉武帝大怒,在没有做任何调查的情况下,仅凭公孙敖的一面之辞,就下令将李陵一家灭门,李陵的老母、妻子、子女和兄弟尽皆伏诛 。李家原本世代忠良,现在却落了个“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的结局 。家破人亡,身败名裂,李陵的最后一点退路,也被断绝得干干净净了 。
一死易,不死难
如果李陵当年战死或者自尽,他必然会成为一个千古流芳的英雄 。如果,李陵全心全意地归附了匈奴,做个“汉奸”,倒也简单 。可他却走上了一条终日承受良心煎熬的不归路 。
李陵初到匈奴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然而,不被汉朝包容的李陵在匈奴却得到了单于的礼遇,不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还封李陵为右校王 。公元前90年,李陵奉单于之命率3万匈奴精兵追赶汉军疲兵,竟然又一次来到浚稽山 。可是这支骁勇善战、以逸待劳、乘胜追击的精锐骑兵,转战9日却最终无功而返 。以李陵的军事才能,和他对浚稽山地形的熟悉程度,这难道不令人奇怪吗?
汉昭帝即位后,辅政大臣霍光和上官桀以前都是李陵的好朋友,遂派李陵的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劝说李陵回归 。单于设宴宴请任立政等人,李陵和另一名降将卫律陪座,任立政无法私下和李陵交谈,于是以目相视,屡屡拿手去握刀环,又俯下身去握自己的脚,意思是,是时候归汉了 。过了几天,李陵和卫律宴请汉使,两人皆身穿胡服,将头发结成椎形的髻 。酒过三巡,当着卫律的面,任立政仍然无法直言,只好旁敲侧击:“汉朝已经实行大赦,中国安乐,皇上年富力强,霍光和上官桀两位大臣辅佐朝政,正当显贵 。”李陵沉默无言,良久良久,抚着自己的头发说:“吾已胡服矣!”过了一会儿,趁着卫律上厕所的机会,任立政赶紧对李陵说:“唉!少卿您受苦了!霍光和上官桀两位托我问候您 。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 。”李陵看着旧友,回答道:“老兄,回去很容易,可是我怕再次受辱 。”一句话彻底断绝了他回归汉朝的可能 。
然而,当苏武历经劫难,最终得以回国时,李陵置酒相送,一番唱词却将他内心的矛盾展露无遗:“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 。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 。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他不是不想归,他实在已经是无家可归!
李陵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 。他因一战成名,也因一战而名灭;他自认忠良之后,却做了降将;他一心想要光耀门楣,却害得家人被灭族;他虽然在异族过着优裕的生活,却始终难消其胸中块垒 。李陵寂寞地生活在“胡天玄冰”之中,直到公元前74年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