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论“韬光养晦”,她属历史第一人 。
唐朝长孙皇后出身名门,她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将军,文韬武略,英勇善战 。她的母亲也出身名门,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酷爱读书,知书达理 。长孙皇后从小富养,接受良好的教育 。她与李世民的结合,堪称郎才女貌,天赐良缘 。然而,长孙皇后刚刚嫁到李家的时候,面临着极其复杂严峻的局面,对这个“富二代”大小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当时,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已经去世,整个后宫缺少一个掌握大权的“王熙凤”,老公公李渊身边的妃子们争宠结派,一时乱得一塌糊涂 。长孙皇后到来之后,可以说是夹缝之中,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且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 。
更重要的是,丈夫李世民处于政治斗争的中心,由于李世民协助公公李渊建立大唐王朝功高盖世,导致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对他多有嫉妒,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丈夫雄才大略,也怀揣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以致双方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处于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长孙皇后不急不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她审时度势,制定了自己的路线方针,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善心待人 。一方面,他尽心尽力地侍奉老公公李渊,给他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使他在丧妻之后,依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取得他对丈夫李世民的支持 。在与嫂子和弟媳相处时,她宽以待人,主动承担家务,凡事以克制忍让为先,对她们是非尊重,既让她们感到她处事得体,又让她们找不出任何毛病和借口 。
另一方面,长孙皇后在家里忍辱负重,一心照顾好丈夫的生活,暗暗帮助丈夫积蓄夺取政治斗争胜利的力量,让哥哥长孙无忌对丈夫的事业全力支持,当丈夫李世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发火或急躁的时候,她劝勉其一定要长远考虑,学会忍耐,而当大哥和弟弟对丈夫施以毒手,试图谋杀他的时候,她又一反平时的低调,异常坚决地支持丈夫发动玄武门之变,从而取得了那场政治斗争的胜利 。当时机暂时不成熟的时候,在上的智者总是推崇韬光养晦 。要论对这一战略的谙熟,长孙皇后大概是史上第一人吧!
2、若论“以史为镜”,丈夫李世民远不如她 。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才能卓著,曾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大功,丈夫当上皇帝后,想提拔他为宰相,回家征求长孙皇后的意见 。论说,哥哥升官,作为妹妹的理应高兴,并极力成全,但是作为知识女性的长孙皇后却感到了担忧 。他对皇上说:“我一个妇道人家,平时从不过问朝政,既然你就这个问题征求我的意见,而且牵涉我的哥哥,我只能实话实说 。”
她接着说:“我位居三宫之首,家里的富贵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实在是不想家里的人再占据显要位置 。历史上外戚弄权误国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多了,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汉昭帝时上官杰专权;汉宣帝时霍山专权,他们最后都因为谋反篡位、祸国殃民被杀 。”意思是说:“皇上你为了我们家好,想提拔我的哥哥,但我不赞同 。因为我们要以史为镜 。”
太宗见她持反对意见,进一步解释说:“我提拔你哥哥,并不是因为你是我老婆,而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我需要他 。”见不能说服皇上,长孙皇后干脆掉转方向,改而去找自己的哥哥,阐明道理,让他主动放弃 。结果,哥哥还真听了她的劝告 。太宗曾总结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若论真的以史为镜,长孙皇后属于身体力行 。
3、若论“女儿富养”,她更知道究竟该怎么做 。
- 赫舍里皇后:赫舍里为何得到了康熙一辈子的爱!
-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守护变法天平保全苏轼
- 她身为皇后又瘸又瞎却能得皇帝专宠死后合葬
- 皇后撞见乾隆微服私会尼姑引发毫无人性的惨案
- 唐太宗对房玄龄的态度大为改变,竟是因为长孙皇后的一句话
- 东晋趣事:皇后喝醉闹事皇帝向老丈人告状
- 汉武帝的初恋皇后阿娇为何败给草根小三卫子夫?
- 秦始皇后宫的一个美女躲入深山活了200多岁
- 趣闻:萧皇后为何给杨广戴上了一顶绿帽子?
- 杨玉环为何只能是贵妃而不能封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