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罪不至死为何被杀?主审官怕受牵连杀人灭口( 三 )


一、不要以首级示众;
二、临刑不要剥去衣眼;
三、与家人诀别 。
李钟岳只答应了她的前两个要求 。
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凌晨四点 , 最后的时刻到了 , 秋瑾被押到绍兴古轩亭口 。那天 , 秋瑾穿着白色汗衫 , 外穿玄色生纱衫裤 , 脚上是皮鞋 , 钉了铁镣 , 双手反绑 , 一路有兵防护 , 临刑时她不作一声 , 只是默默地看了看两边围观的人 , 俯首就刑 , 从容镇定 , 没有哭哭啼啼 , 也没有吓得瘫倒 。“观者如堵” , 就是看杀头的人很多 。十多年后鲁迅写的小说《药》 , 里面的夏瑜就是指秋瑾 。
贵福令李钟岳几次去秋家搜查军火和其他证据 , 什么也没查出 。三天后他就被贵福撤职 。离任之际 , 本地百姓数千人送行 。
李钟岳在杭州赋闲 , 经常独自注视密藏的秋瑾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 , 默默流泪 。最终在10月29日自杀 , 终年五十三岁 , 离秋瑾被害还不到一百天 。他身后萧条 , 几乎连买棺材收殓的钱都没有 。民国创立后 , 当年的革命党人称赞李为专制时代良吏 , 将他在秋社附祭 。
另有一人 , 是绍兴的“府署刑席” , 主管司法的官员 。我们只知道他姓陈 , 
绍兴本地人 , 不愿意办秋瑾一案 , 告病辞去 。
杀秋瑾并无确凿证据 , 秋瑾的口供不过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 , 张曾扬、贵福因此饱受舆论的抨击 , 在浙江坐立不安 。张在杀秋瑾后 , 上奏朝廷 , 获得了朱批“着照所请”四个字的认可 。他向朝廷请病假一个月 , 9月5日上谕将他调任江苏巡抚 , 6日见报 , 立马遭到当地绅士的反对 。他们发电报给都察院 , 领衔的是江苏常熟人、《孽海花》的作者曾孟朴 , 联名的有三十多人 。两天后 , 上海《申报》发表了电文 。结果 , 张曾扬没能到任 , 他推说自己有病 。一个月后上谕又调他任山西巡抚 , 几个月就因病免职 , 据说抑郁而死 。
贵福想调往浙江衢州不成 , 调安徽宁国府知府又被当地拒绝 , 最后只好改名换姓赵景琪 , 在清朝垮台前的四年里 , 没有当官 。带兵包围大通学堂的浙江新军第一标标统李益智也名声狼藉 , 为人所不齿 。
会稽知县李瑞年后来被委为萧山县知事 , 当地的沈定一通电反对 , 指控他是秋瑾案的祸首 , 他也没能去成 。
秋瑾被杀 , 秋家人都躲在外面 , 无人收尸 。善堂草草将她收殓 , 随意葬在府山脚下 。两个月后 , 她的家人才秘密将棺木移到一处 , 很久未能入土为安 。最后义薄云天葬她于西湖的人 , 是安徽桐城人吴芝瑛、浙江石门人徐自华姐妹 。
吴是秋瑾早年在北京结识的结拜姐姐 , 出身桐城望族 , 精于书法 , 是秋瑾丈夫户部同僚的夫人、邻居 , 比她大八岁 。吴氏夫妇都具有维新思想 , 是启蒙她的人 。秋瑾在吴家读到许多新书刊 , 在吴的引导下 , 参加上层妇女谈话会、女子不缠足会 , 还认识了京师大学堂日本籍教师的夫人 , 这才去了日本 。
【秋瑾罪不至死为何被杀?主审官怕受牵连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