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笔写《我的父亲韩复榘》之前,口述历史写作者周海滨相当讨厌韩复榘其人 。作为一个在抗战前线脱逃而被蒋介石处死的军阀,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韩复榘的笑话,周海滨虽不至于把这些段子当真,“但他毕竟是大是大非上有问题,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临阵脱逃,把战略要地山东拱手相让 。从我个人的情感来说,当然不会喜欢这个人 。”周海滨说 。
直到他看到台湾《传记文学》上,韩复榘之子韩子华一篇《记亡父韩复榘先生》 。韩复榘的生活面的流露并没有改变周海滨对他的印象,但作为一个已经出版了多本口述历史的作者,他敏锐地感觉:“这个可以做 。”
“不是给他做翻案文章,而是说,这个人原本被定见所遮蔽 。比如韩复榘(音‘矩’)三字,往往被写作读作‘韩复渠’ 。又比如他是河北人,但因为在山东发迹,所以往往被认为是山东人 。至于说他大老粗没文化的笑话,他在军队中本是抄写出身,如果真像传说的那样,他又如何官列二级上将?怎么想都不合逻辑 。”周海滨说 。
替张宗昌背“没文化”的黑锅
东方早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于韩复榘的段子?
周海滨: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确实没有抗日,临阵脱逃,导致大家都对他很反感 。韩子华说他父亲被蒋介石诱杀后,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造了很多谣言,编了很多笑话 。这些段子并不仅仅是民间流传,还进入了文艺作品,比如刘宝瑞的相声《韩青天》,讲韩复榘演讲里有“没来的请举手”“懂七八个国家的英文”“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之类的说法,是为了突出军阀的素质低下,但都安在了韩复榘身上 。而侯宝林也有《关公战秦琼》的相声,讽刺了瞎指挥的领导,说因为自己是山东人的原因,韩复榘和他父亲一定要让山东人秦琼战胜关公 。而相声在当时民间的影响力、传播力是极强的 。
但韩复榘并不是山东人,是河北灞县人,这说明我们在还没有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给他贴了标签 。韩复榘的文化修养其实是很高的,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原名誉院长于植元曾说过他跟侯宝林提过要改《关公战秦琼》,认为韩复榘虽是军阀,但也是学者 。他的古文字学、音韵学的修养很深,诗写得好,字也不错 。而梁漱溟也评价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但因为是“军阀”,所以就似乎必须要跟没文化联系上,关于他的很多段子,其实是把军阀张宗昌的事情张冠李戴了 。东方早报:韩子华1923年出生,他父亲去世时他也不过15岁,而且对父亲的了解多来自家人的转述,这样还原的韩复榘,是真实完整的吗?
周海滨:目前对于韩复榘,军阀那面无限放大,生活这面无限缩小几乎看不到,这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即便我本身并不喜欢这个人,但是他作为一个被概念化的人,我希望还是能给他一个表达空间,这样做可能有些矫枉过正,但在目前的口述历史环境下,也是不得不为之的 。
口述史不做读者的“保姆”
东方早报:人们往往有为尊者讳、为死者讳的习惯,儿子肯定会说老子好话,你如何进行甄别?
周海滨:我没有想去改变、甄别和中和 。家属这么说这么认为,那我就这么如实呈现,当然特别明显的比如事实上的错误我会剔除,但是观点上的我会保留 。即便其中有是非曲直,但我相信读者有自己的判断力 。会看这类书的,基本也都是有一定层次的读者,有自己的眼光,我提供的是材料,没必要还要做个洁本 。当年韩复榘所做的事情当然是事实,但是后代这么对我说,他们的说法、态度本身也是一种事实,他们要说事实上我父亲也抗战,那我就保留着,读者和研究者自然心中有数 。我信任读者,并不想做他们的“保姆”,所有的东西都清洗打磨干净,反而降低了价值 。
- 韩复渠被杀之谜:到底其身中几枪又因何被杀死?
- 如何评价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揭秘诸葛瞻的一生
- 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郭靖之子郭破虏简介
- 最后一个太监的回忆:婉容夜晚睡觉从不关门
- 乾隆为何四过济南而不入?有一个令他痛恨的回忆
- 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最新动态王思聪女友是谁
- 晚清宫女回忆清宫:如何伺候慈禧睡觉?
- 宫女回忆录:珍妃死后光绪帝为何没有恩宠瑾妃?
- 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陈胡公简介
- 历史上的李元芳和李元霸,同为李渊之子英年早逝